立秋由來是什么?立秋立秋養生食譜有哪些?眾所周知,立秋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氣,是24節氣里面的一個節氣,立秋也是非常重要的,意味著夏天的酷熱天氣馬上就要過去,我們馬上就要迎來涼爽了,到了秋天我們在飲食起居上也要做好調整,下面養生在線小編就介紹下立秋由來吧!
1、立秋的由來
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時。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并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從唐宋時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后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缎绿茣?middot;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
2、立秋養生食譜推薦
蛤蜊百合,制作原料:百合100克,鮮蛤蜊肉200克,蔥、姜、料酒、醋等。制作方法:蛤蜊用溫水洗凈晾干(干品需浸泡),加料,加料酒/醋和后取出。與百合入油鍋中爆炒,再下姜、蔥、高湯煮食。適宜人群:適用于陰虛潮熱,心煩失眠,干咳,鼻出血者。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的功效。
冰糖鴨蛋羹,制作原料:鴨蛋2只,冰糖適量。制作方法:先將冰糖用溫水溶化,然后將鴨蛋打入裝冰糖水的碗內,調勻,再隔水蒸15分鐘左右,即可。適宜人群:適用于肺熱咳嗽、久嗽、咽炎、咽干痛、口渴、干嘔、大便干結者。禁忌:脾胃虛寒、泄瀉者忌食用。鴨蛋味甘、成,性涼,入肺、胃經,可滋肺胃之陰。冰糖可滋陰清熱。二者配伍,是秋季常食之佳品。
3、立秋后的運動選擇
立秋后,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立秋之后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立秋的養生注意事項
1、早起早睡,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
2、吃蜜少姜,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姜是好東西,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姜為好。
3、適度飲水,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
4、調氣養生,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郁、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立秋的民間習俗
1、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2、稱水,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3、吃“渣”,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4、秋忙會,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5、吃“福圓”,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以上是養生在線小編給我們介紹的有關立秋由來,立秋運動,立秋養生食譜以及立秋習俗內容,相信大家通過對本文閱讀,以及心里有數,知道了立秋的養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標簽:立秋由來 立秋立秋養生食譜 立秋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