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原則是什么?2018年12月22日是24節氣中的冬至,一般每年的冬至天氣都比較寒冷,而且從冬至開始以后的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冷了,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面大家更要遵守冬至養生原則,做好養生工作,那么冬至養生小常識有哪些呢?
冬至養生7大原則
1.定時起居
冬至過后,慢慢的白天時間變長,夜晚變短了,我們的睡眠時間要根據時間進行一定的調整了,建議越早睡越好,但老年人如果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建議還是等天亮再起床比較好,切忌不要醒來就立馬起床,這樣容易導致血壓急劇升高。
2.多做運動
喜歡晨練的老人們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陽出來再去鍛煉,這樣陽氣升發,還可以曬太陽補陽,也不會因為太冷而出現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李博也指出,年輕人更要多運動,因為長期在辦公室坐著,很少曬到太陽,身體內血液不暢通,更容易生病,多運動還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減少感冒。
3.快樂情緒
冬季養生中情緒養生是必不可少的,有個好心情,就是一劑很好的養生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都暖洋洋的,而且身體的氣血也會通暢,不會氣郁氣結,少生很多病。
4.食補溫腎
冬季食補最主要的是補腎精,因為腎屬冬天,冬季里是補腎的最好季節,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補腎節點,如果這個時候腎精虧虛,來年真的會感到虛。
老年人一般都不同程度出現腎氣虧虛的癥狀,如夜尿頻多,腰膝酸軟,陽痿早泄,氣短咳嗽,骨質疏松。因為腎除了主藏精外,還主主納氣及主骨生髓。故老年人在冬天里應當多補腎,可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益腎、堅腎之功。另外,中年人因為工作勞累,年底加班多,也是腎虛的主力人群之一,此時可利用冬至之后的養生時機吃些補腎壯陽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海參等黑色食物以及羊肉、核桃、板栗等,對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食一些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水果,如榴蓮、芒果、荔枝、桂圓等南方水果,覆盆子、桑椹子是補腎的黃金搭配,陰陽互補。對于腎之陰精漸衰的老人,冬天可配食烏龜、甲魚、枸杞等護陰之品。
此外,食補也要注意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人可用淮山藥、葛粉等作為食療品,但忌用粳米及其他含糖較多的食物。凡血脂過高、動脈硬化,有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者,絕不可應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食品,如甲魚、阿膠、桂圓、牛鞭、鹿蹄筋等。因為進食這類食品,反而會助長病情發展,使血脂增高、血粘度增稠、血中尿酸增多、血壓升高,結果越補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