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候炎熱,人們常食冰糕、冷飲、時令瓜果類防暑降溫,其雖可解暑退熱,但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脘疼痛,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若能在日常膳食中增加一些姜,可有效防止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生姜,又名鮮生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全國各地均產。中醫認為,生姜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有發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名醫別錄》言其“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日用本草》言其“治傷寒,傷風,頭痛,九竅不利。入肺開胃,去腹中寒氣,解臭穢及菌蕈諸物毒”。藥理研究表明,生姜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梓醇等成份,生姜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少量姜辣素對口腔黏膜有輕微刺激作用,可增進食欲。
干姜,又名淡干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全國各地均產,冬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入藥。中醫認為,干姜性味辛、熱,入脾、胃、心、肺經,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溫肺化飲之功。《名醫別錄》言其“主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陽,一也;去臟腑沉寒痼冷,二也;發諸經之寒氣,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炮姜,又名炮干姜,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中醫認為,炮姜性味苦、澀、辛、熱,入脾、胃、腎、心、肺經。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之功,適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等。現介紹幾則姜類食療方,供選用。
1.生姜粥 生姜20克,大米100克,蔥白2莖。將生姜、蔥白擇凈,切細備用。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蔥白、姜末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
2.干姜粥 干姜或炮姜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干姜擇凈,放入藥罐中,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時調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劑。
3.姜肚 生姜30克,豬肚1個。將生姜切為碎末,豬肚洗凈,納生姜于豬肚內,文火燉熟,分次服食,每周2劑。
4.涼拌姜絲 生姜、紅辣椒、大蒜、蔥白、調味品各適量。將生姜去皮洗凈,切絲;紅辣椒去籽洗凈,切絲;大蒜洗凈,切粒;蔥白洗凈,切粒。將生姜、紅辣椒放入碗中,納入蔥蒜粒、香油、食醋、醬油、雞精適量拌勻即成,每日1劑。
5.姜汁黃膳飯 黃鱔150克,大米、姜汁各適量。將黃鱔去頭、骨、雜,切段與姜汁、蔥花、醬油、食鹽、香油拌勻備用。大米淘凈,加清水適量放入籠中武火蒸約40分鐘后,將黃鱔倒在飯面上,鋪平,續蒸20分鐘即可,每日1劑,作午餐食用。
6.姜汁牛肉飯 牛肉150克,大米、姜汁各適量。將牛肉洗凈,剁為肉糜,加姜汁、醬油、蔥花、胡椒、芥末及植物油適量拌勻待用。大米淘凈,加清水適量放入籠中武火蒸約40分鐘后,將姜汁牛肉倒在飯面上,鋪平,續蒸20分鐘即可,每日1劑,作午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