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上火就解毒
很多人春天容易上火,導致口腔潰瘍,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
支招: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才能起到效果。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結的癥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所以,在解毒前,一定要找對自己的癥狀,最好找專業中醫進行針對性的調理。
預防上火應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規律排便等,還可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
二忌“春困”睡不醒
春季天氣回暖,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導致春困。困了就睡很正常,但很多人一睡就不愿醒,睡得時間太長會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反而更疲憊。
支招: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飯后。《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就是說春季要早起(早5點),不要賴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發。
起床后可以伸個懶腰,做做干洗臉,按摩太陽穴和涌泉穴。散步則可以放在午飯過后,在陽光下走30分鐘左右,然后再睡個不超過30分鐘的午覺。
三忌飲食太酸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支招: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被稱為起陽草,能夠助長陽氣,很適合老年人,但不宜過量;豆芽、小白菜、山野菜是春節特別適宜的食物,能夠補充多種營養元素,還順應了“春發”之意,是春季養陽的理想佳品。
四忌門窗緊閉不透風
春天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支招:家里要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最好能形成空氣對流,最佳的通風時間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五忌宅在家里不出門
冬季強調靜養,但春季相反,應動養,因為“動則養陽”。
支招:春季適當出游。在出游時,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擋一部分有害物質“病從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彎曲,對干燥寒冷的空氣有加溫、加濕的作用。霧天污染物較多,最好別出去鍛煉。
六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中醫上講調理情志是養肝重要的一環。如果整日郁郁寡歡,容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若是過于憤怒或興奮,又對腦血管傷害很大。
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還應做到開朗豁達。當按捺不住要發火時,最好做幾個深呼吸,暫時離開爭吵現場;春天還可以養養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