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一些外露出外的肌膚,尤其是四肢兩邊,將會產生對稱的聚集細微的紅色丘疹,伴隨血痂,奇癢難耐,這就是夏季皮炎。夏季皮炎是因為氣侯酷熱造成的一種周期性的炎癥性皮膚疾病,常在6-8月份病發,是因為氣侯酷熱、溫度高、環境濕度大,再加塵土等刺激性肌膚造成病發。
夏季皮炎的皮疹關鍵侵及軀體、四肢,尤以小腿肚伸側為甚,對稱性遍布。皮疹具體表現為大面積鮮紅色斑,在紅疹子基本上面有針管至粟粒尺寸的丘疹、丘皰疹,癢感顯著,搔抓后可出現抓痕、血痂,并伴隨燒灼感,因為奇癢難耐而搔抓,常出現條形抓痕、血痂,久之皮膚不光滑變厚,天氣轉涼后皮疹可當然緩解或消散,消散后還會繼續留有色素沉淀。
夏季皮炎別名夏令皮炎,是夏季的多發疾病、常見疾病。流汗是夏季身體排熱、代謝的關鍵方式,在高溫天,身體汗液可做到每鐘頭3—4升,而汗液中水份占99%,剩下的1%中,一半是以鈉、鉀為意味著的無機鹽,一半是尿素溶液、乳酸菌、氨基酸代謝的有機化合物。這種無機鹽、有機化合物都并不是一切正常存有于肌膚表層的化學物質,當水份揮發之后,這種化學物質就會停留在肌膚上,量一多,時間一長,就會對肌膚產生刺激性,造成 皮膚炎癥。
夏季皮炎好發于中老年偏胖的女士和嬰兒。“夏季皮炎”與“痱”是不一樣的。痱是因為自然環境中的平均氣溫高、環境濕度大,出汗過多不容易揮發,汗液使外皮角質層薄預浸,導致汗腺軟管口阻塞,汗腺軟管內汗液潴留后因內壓提高而產生裂開,外流的汗液滲透到并刺激性周邊機構而于汗孔處出現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其皮損關鍵侵及頭、面、軀體和皺褶部位。不難看出夏季皮炎的皮疹特性及遍布部位均與“痱”不一樣。
夏季皮炎中醫學別稱夏令苔蘚,夏疥,暑熱瘡,中藥治療較為合理。強烈推薦夏季皮炎洗方,關鍵由銀花30g、蒲公英15g、抗風12g、牛蒡子15g、薄荷6g、白蘚皮15g、地膚子15g、苦參10g、紫草15g、丹皮10g、生甘草6g構成。該方清熱涼血,去濕消癢。
夏季皮炎的產生是能夠合理防止的,維持自然通風和排熱,室溫不適合過高,周邊環境不適合過多濕冷;穿衣服應盡可能比較寬松,應配戴天然材料衣服便于吸汗,立即拆換濕冷衣服,維持皮膚干、清理;用溫開水淋浴,浴后輕輕地拭干,全身上下外用保濕補水護膚劑;防止搔抓,以防導致繼發感染。除此之外,還可外用1%爐甘石洗劑、1%薄荷甘石洗、1%薄荷乙醇或糖皮質激素外用中藥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