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膳食纖維并嘗試加入食品和飲料中。上世紀90年代,當美國總統里根患直腸癌的消息傳播后,膳食纖維也像維生素一樣成為人們談論的重要話題,全美甚至整個歐洲掀起了開發膳食纖維的熱潮。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專家在日內瓦會議上,將膳食纖維推薦為人類膳食營養必需品,并將之列為繼糖、蛋白質、脂肪、水、礦物質和維生素之后的“第七大營養元素”。

根據美國谷物化學家協會定義,膳食纖維是植物或類碳水化合物的可食部分,在人類小腸不能被消化吸收,在大腸可局部或全部酵解的物質,包括多醣、寡糖、木質素和相關物質。直觀地說,芹菜莖里的細絲狀物,就屬于膳食纖維。“高度關注膳食纖維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膳食纖維位于平衡膳食寶塔的底部,屬于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會長彭玉說,“精米精面口感很好,但是其加工過程損耗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進而阻礙了對其的攝入,不能長期單一化食用。”彭玉進一步表示,人們對膳食纖維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對于“如同其他營養素一樣,膳食纖維就是食品組分,是必需營養素,而且要足量”的概念還遠未普及。

胃腸道健康的“清道夫”
“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其在人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膳食纖維在預防人體胃腸道疾病和維護胃腸道健康方面功能突出,因而有‘綠色清道夫’的美譽,除此之外,膳食纖維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膽固醇、促進鈣質吸收、減肥、通便、防治痔瘡、預防癌癥等功能,直接針對‘富貴病’。”鐘耕介紹說。

例如吃土豆能減肥,就是因為其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纖維素的比重小、體積大,進食后充填胃腔,需要較長時間來消化,延長了胃排空的時間,這樣就產生了飽腹感。膳食纖維有很好的減肥作用:首先,它本身不產熱,吃進胃里讓人飽腹,減少了攝入食物中的熱量比值;其次,纖維在腸道內吸水,優化了腸道內正常寄居的細菌的生長環境,這些細菌在繁殖過程中,能使膽固醇轉化,隨糞便排出;再次,膳食纖維中的某些成分,例如果膠,可直接與膽固醇結合,隨糞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