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愛游泳,可是也遇到一些麻煩,比如:游泳時難免鉆進水里,這時連帶著耳朵也進水,那是相當的難受。我們該做什么防止耳朵進水呢?
1、游泳前要作好體格檢查。外耳道有耵聹時應當取出,否則泡漲后容易引起疼痛發炎。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臟水進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須經醫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2、游泳時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脫脂棉塞緊外耳道,可起保護作用。
3、游泳后應及時把外耳道內的積水排凈。排水時,頭部歪向積水的一側,用同側的手掌輕輕拍打頭部,就可將水排出。如耳內發癢,可用75%酒精棉輕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耳內疼痛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4、跳水要注意姿勢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擊,以免發生鼓膜外傷。
很多人認為崴腳只是地上運動的時候才會發生,其實在游泳的時候也一樣有可能崴腳,因此要注意游泳的姿勢,這樣才能不會受傷。
游泳中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踝關節功能受損引起的,有韌帶松弛和踝穴受損兩種情況。例如,曾經有過較嚴重的崴腳,造成韌帶損傷,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再者,踝穴比較寬大或曾經受到損傷,也會造成這種情況。此外,沒有準備活動或動作不正確也可能造成這種情況。
自由泳腿的打水動作由向上和向下打腿兩部分構成。向下屈腿打水,向上直腿打水。向下打腿是主要推進力,因此要速度快一些,用力大一些。動作結構可以描述為“大腿帶動小腿,兩腿上下鞭狀打水”。
具體來說,打腿時兩腳應稍內扣,踝關節放松,由髖關節發力,傳至大腿,帶動小腿和腳,做鞭狀打水,動作應有力而有彈性。向上打水時,大腿帶動小腿直腿向上移動,當整條腿移到水面并與水平面平行時,大腿首先停止繼續上移,轉入向下打腿,但此時小腿和腳由于慣性的作用仍在繼續上移,使膝關節彎曲成約160度角,之后小腿和腳在大腿的帶動下開始向下打水;當向下打水到最低處并開始向上打水時,小腿仍未完成向下打水,直到小腿伸直,隨大腿轉入向上打水。然后開始下一次動作循環。
自由泳打水時要注意踝關節的自然放松。初學者因腳腕過于緊張也會發生踝關節酸痛。但如果出現腫脹并有明顯的崴腳的感覺,建議先到醫院進行檢查,確定是否是因為踝關節損傷造成,并按醫生的要求進行調養和康復訓練。
如果可以排除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則應注意加強踝關節的力量和柔韌練習,并在游泳前注意進行熱身活動,避免使踝關節和肌肉在向下打水時受到損傷。打水時發力技巧也很重要,肢體末端的動作處理不能隨意,不能與整條腿脫節,否則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