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在我國海南、福建等地區(qū)是一種常見的小零食,但是,它卻是一種致癌物。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中國常食用檳榔的人,發(fā)生口腔癌的風險是無此類習慣的人的58.4倍。
檳榔中含有大量檳榔堿,檳榔堿很容易灼傷口腔黏膜。長期嚼食檳榔,口腔黏膜在反復物理刺激、燒灼和修復過程中,容易導致口腔黏膜發(fā)生纖維性病變。口腔黏膜纖維化后,患者舌頭、口腔黏膜將變硬,張口困難,舌頭伸不出來,口腔出現(xiàn)潰瘍、白斑,苦不堪言。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放療科主任袁亞維強調,口腔黏膜纖維性變是癌前病變,不及時糾正和制止將有可能發(fā)展成口腔癌。2003年,檳榔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腫瘤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總局發(fā)布的致癌物清單中,檳榔也在一級致癌物之列。
檳榔為何會致癌呢?袁亞維稱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檳榔渣屬于粗纖維,長期嚼食檳榔,口腔黏膜反復摩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形成局部慢性潰瘍,進而導致癌變。
第二,研究表明,與檳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具有一定的基因毒性,為誘導癌變提供可能。
第三,檳榔中含有大量檳榔素、生物堿,它們類似香煙里的尼古丁一樣,一旦進入人體,能夠刺激人體的內分泌,使人體產生興奮、舒暢感且易上癮,所以檳榔也可以被稱為“軟性毒品”。
此外,檳榔素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易促進上皮細胞凋亡,食用過程中很容易灼傷口腔黏膜。長期嚼食檳榔,口腔黏膜纖維性病變的發(fā)生率顯著提高。如果長期把嚼食檳榔視為一種生活習慣,便會大大提高口腔癌的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