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對于整一個家庭來說,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是需要在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的,那有一些孩子再碰到教育問題出現會偷東西,撒謊的情況處理不當可能就導致孩子養成人偷東西的習慣,那如何教育小孩不要偷東西,亂拿別人的東西,這一個壞習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解一下,如何有效教育小孩不要亂拿亂偷東西。
具體的方法和處理方式如下;
1、立規則和物權概念
不如從小在家里貫徹一種規則,比如這是爸爸的,這是媽媽的,未經允許不能隨便動。當然,孩子的東西父母也不要隨心所欲地處理,要聽孩子的決定,或讓孩子自己管理。
2、給孩子適度零花錢
對學齡兒童,父母可以給與適當的零花錢。同時也要教育并教會孩子怎樣合理計劃使用自己的零花錢。在家里專門準備一個抽屜或匣子,放上十幾元或幾十元錢,急需時取用。錢最好是一元一張的,還可有些零錢,里邊放一個本做記錄用。明確告訴孩子,這里的錢在急需時可以拿去花,不過拿多少,找回多少,買什么東西要記下來,還要寫明時間。
3、學會信任孩子
孩子在剛開始偷拿別人東西時,心里不一定有“偷”的概念,父母不必大驚小怪,應巧妙地讓孩子講清來龍去脈,如 “我喜歡”、“家里沒有”、“他欺負我了我要報復”……父母應相信他不是有意的“偷”,耐心懇切地給孩子講道理,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鼓勵孩子把東西送還給別人。只要孩子鼓起勇氣送還物品,就應該表揚他,這樣他才能體會到父母的信任,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4、教育孩子分辨是非
正面教育幼兒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孩子年紀小、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更需要成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直觀生動的方法進行教育。 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法,讓孩子體驗小主人公丟失東西后著急的心情,感受不經同意隨便偷拿東西給別人造成的麻煩和痛苦,以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確的行為。
5、給孩子樹立榜樣
幼兒模仿能力強,而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嚴于律已,不貪占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當發現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時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教育,及時帶著孩子將東西送還主人,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很強的,而且很多的東西都是看著看著就會了,在矯正孩子的一些錯誤習慣錯誤方式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不然以后就會養成一個就是這樣的,錯的他也是覺得對的的,壞的價值觀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分享的5個點從而教育孩子不要貪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恢復孩子亂拿東西的這一個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