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在用化橘紅泡水時,可以適當加入蜂蜜。而真正的化橘紅口感是“苦盡甘來”。
化橘紅名字里雖然有“橘”字,卻和橘子沒有什么關系。它是化州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化州柚其貌不揚,結出的果子卻大有乾坤:“化州橘紅,治痰癥如神,消油膩谷食積,醒酒寬中……”這是清朝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對于化州橘紅的記載。古代文獻以及醫學著作中,類似對化橘紅功效描述還有不少。因此早在明清時代,就被列為貢品,又被稱為“南方人參”。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化橘紅性溫,味辛、苦,可以消痰、利氣、寬中、散結、散寒發表,有很好的燥濕化痰、理氣寬中的作用,適用于胸中痰滯、咳嗽氣喘、飲食積滯、嘔吐呃逆等問題。
在張仲景大藥房,記者看到化橘紅的包裝盒上,印有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化橘紅中藥文化”傳承人的圖片。工作人員稱,該化橘紅除了來源可靠,其炮制工藝也被認證為“廣東省嶺南中藥文化遺產”。
此前,央視播放的紀錄片《本草中國》第四集中,重點播出了化橘紅這一曾經的皇室貢品,常飲用化橘紅能減輕香煙、酒精及廢氣對人體器官的損害。
專家薦方
甘橘燉川貝
材料:甘草3g,化橘紅9g,川貝10g,瘦肉50g。
做法:藥材洗凈后加水200ml,隔水蒸燉1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作用:理氣化痰,宣肺止咳。
適用人群:老慢支、季節性咳嗽、慢性咽炎、哮喘等,證屬痰濁上擾,表現為咳嗽、痰白黏稠者適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