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入伏就像昨天,如今已到了末伏了,也就說也要入秋了,三伏天也就即將過去,“冬病夏治”的機會也就隨之溜走了,很多人還……
仿佛入伏就像昨天,如今已到了末伏了,也就說也要入秋了,三伏天也就即將過去,“冬病夏治”的機會也就隨之溜走了,很多人還是沒有冬病夏治的習慣,都是等疾病出現了才會注意的,這不止少數,而是很多人。
供圖//cfp
不是說伏天過來就不注意這些事了,你的健康是不是別人的,而是自己的,三伏天即將要過去,但是這些注意事項,還得繼續注意,這些都是生活習慣,一個人你有好多生活習慣,能讓一個健康,不讓疾病纏身。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吧,都有哪些不該做的事情,你是否經常在做呢?
謹記“五不做”
1、不對著空調口吹
三伏天很熱,有人剛從外邊回來或者運動回來大汗淋漓,在這時對著空調使勁吹,濕氣機會借此機會順著張開的毛孔進入了體內,還有就是整天待在空調房里的人,夏季就應出汗,體濕才會被排除出來,汗液排不出來久而久之濕氣就會淤積體內出不來,這樣會危及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2、解暑西瓜不宜多吃
夏季防暑,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西瓜了。西瓜確實有很好的防暑降溫功效,但不可多食。切開的西瓜冷藏后,瓜瓤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冷氣被瓜瓤吸收。食用時,口腔內的唾液腺、舌味覺神經和牙周神經都會因冷的刺激而處于麻痹狀態,不但難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還會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的囤積。兒童消化機能較差,食用冰凍西瓜還會引起厭食、嘔吐、腹瀉等癥狀。
3、吃重口味食物
腸胃功能的好壞與食物營養成分的吸收有一定的關系。很多人喜歡吃偏重口味的食物,如果一直是重口味那很正常,如果是近段時間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那就要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身體給你輸送的信號,說明你的體內濕氣過重了。
因此要盡快解決,防止時間久了加重病情。經常食用重口味的食物不僅使食物在腸胃中不易消化,而且時間久了還會造成腸胃負擔,因此要減少重口味食物的攝入。
4、避免環境潮濕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5、不吃涼品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涼性食物,例如人們最愛的冰淇淋、蔬菜以及水果等。經常食用太多的涼性食物會造成體內濕氣增加,影響身體健康,尤其在晚上食用,對濕氣的影響更大,因此要減少涼性食物的攝入。
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注意的,特別是第一個,多吹空調對人不是很好,還可能的空調病,所以大家不要經常空頭對著自己來吹。
那么末伏應該如何養生呢?
1.泡腳
泡腳,可能大家都并不太習慣,也很難堅持,你想要祛濕,又很懶的話,可以用泡腳的方法,只要睡之前泡個30分鐘左右就行了。有條件的話可以加入花椒和艾草,祛濕的功效能大幅提升,而且能祛除腳氣。泡腳可以長期做下去,也沒有什么副作用。
2.喝綠豆粥
綠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于涼性藥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癥狀。
3.吃鴨肉
暑熱天氣里,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提醒泡腳的朋友需要注意這些事項?
1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2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
吃完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后再洗腳。
3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于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另外,由于更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總結:你做了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