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泡水喝,延長壽命幾十年……
本文指導專家:
國醫大師李濟仁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魏幗
江蘇省中醫院營養科營養醫師武建海
石家莊市中醫院制劑室主任中藥師吳文博
資料圖(供圖/視覺中國)
1.黃芪水:補元氣→氣虛
國醫大師李濟仁天天喝自己調配的藥茶,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藥就是黃芪。黃芪,被稱為補氣諸藥之最,主要功效是補元氣。在中醫看來,氣虛的人會很容易疲勞,沒有精神,經常感覺疲勞,不想活動還怕冷。黃芪則有補氣升陽的作用,可提高人體的精力和體力。
這些東西泡水喝延長壽命幾十年
特別提醒:
黃芪是藥,不同于紅棗、薏米等養生食品,不少中醫專家選用黃芪調補,是因為他們自己很熟悉自己的體質,知道對癥施治。普通人如果想用此法建議一定要提前咨詢專業的中醫師。
2.懷山藥熬水:補脾散寒→感冒
初秋,外感的人開始多了起來,多數是嗓子干,咽喉腫痛,發高燒,同時伴有各種感冒的癥狀。一旦感覺自己受寒了,打噴嚏了,可以用懷山藥熬點水喝,它可以大補脾肺之氣,令氣血循環順暢。因此,趁熱喝下去,有發汗的作用,散寒效果非常好。
3.薏米水:排毒祛濕→增強生命力
據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健康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天下午5點固定一杯薏米水。這杯薏米水是由半杯薏米、2.85升開水、2個檸檬、6個橙子和少許紅糖煮制而成。從中醫角度來說,下午5~7點是腎經當令,是人體補充元氣、排毒祛濕的最佳時間。薏米健脾祛濕,有助于人體排泄;檸檬有解毒功效,加上富含胡蘿卜素的橙子,溫通血脈的紅糖,能夠改善循環系統,增強生命活力。
4.枸杞水:抗氧化→防腎結石
枸杞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減少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傷,從而防止腎草酸鈣結石的形成。因為有研究表明,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是結石形成最早期基礎病變。
一項動物實驗標明:適量的枸杞多糖(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減少腎草酸鈣結石的形成。而且無論是沖泡還是煎服,都能起到抑制腎結石形成的作用。
5.姜糖水:消腫止痛→牙周炎
中醫認為,牙齒需要氣血的濡養,胃炎上蒸、腎陰虧虛、氣血不足都會導致牙周炎,每天用生姜水漱口,堅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明顯改善,平時工作壓力大,氣血虧虛的人堅持用這個方法還可以起到預防牙周炎的作用。
具體方法:
每天早晚取適量生姜放到清水里煮開,晾溫后漱口,或者是取兩三片生姜放到水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這是因為生姜性味辛溫,有消腫止痛的功效。現在科學研究還發現,生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治療各種癰腫瘡毒。
6.羅漢果雪梨水:潤喉→咽干喉癢
咽干喉癢時,不妨喝點羅漢果雪梨湯。羅漢果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有利于緩解痰熱咳嗽、咽喉腫痛、消渴煩躁等癥。而同樣,雪梨作為食材,可增津液、養肺陰、止干渴。羅漢果雪梨湯合用可清熱滋陰、潤喉消渴,適用于急慢性咽炎有陰虛內熱之癥的咽痛咽干、音啞、咽喉部異物感等。
做法:
只需買1個羅漢果和1個雪梨,將雪梨去皮、核,切成碎塊。羅漢果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水煎30分鐘即成。代茶飲,每日一次。
7.甘桔水:祛痰止咳→咽喉不適
桔梗和甘草,代茶飲,適用于部分日常咽喉不適的人。此方出自《傷寒論》。桔梗性平味苦,宣肺利咽,而甘草性平味甘,有祛痰止咳的作用。這兩者搭配使用可達到利咽潤喉的效果。
桔梗和甘草在藥店都能買到,可直接泡著喝。在咽喉不適的階段,只要泡得不太濃,可以每天代茶飲。當然,如果是疾病導致的咽喉部不適,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8.蘆根茅根水:潤燥→干咳
天氣干燥,有些女性會出現干咳和鼻子流血的情況。大多是肺熱干燥所致。蘆根茅根水就可以幫助潤燥。白茅根有涼血止血的效果,對這種因為干燥引發的鼻子流血,或者鼻涕里帶血絲都很合適,可以到藥店買點蘆根、白茅根,各20克,每天用這兩味藥煮水當茶喝,連續喝上三四天,很可能就避免了一次由干燥引起的感冒。
9. 紅景天水:健脾→祛疲勞
紅景天味甘性寒,具有健脾益氣,清肺止咳,活血化瘀之功。紅景天常用來煎水當茶飲或泡酒喝,以消除勞累或抵抗山區寒冷,同時還防病健體和滋補益壽。具體的紅景天煮法為:取紅景天(飲片)4~5g(每天的量),浸泡30分鐘,然后用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即可。
10.玫瑰花水:理氣解郁→抗抑郁
藥用玫瑰花是薔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中醫認為其味甘微苦、性溫。具有理氣解郁、活血散淤和調經止痛之功效。該花藥性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郁氣,起到美容養顏、鎮靜、安撫、抗抑郁的功效。
做法:
取玫瑰花(最好去藥店購買)3~4克,用開水浸泡(最好杯蓋密閉)5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