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總體上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是一種自愈性疾病。普通感冒,中醫稱“傷風”,主要癥狀是發熱、頭痛、流涕、周身酸痛等,風寒感冒的主要癥狀為惡寒、發熱、無汗、苔白等;風熱感冒的主要癥狀為輕微惡寒、發熱、有汗、苔黃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偏方1:清燉雞湯
材料:雞1只、枸杞子、大棗、蔥、生姜、料酒、精鹽、味精等各適量。
制作:
①雞宰殺后,除去內臟、洗凈,放沸水中焯水,除去血水;大棗去核,生姜切片,蔥切成段備用。
②將雞、枸杞子、棗、料酒、香蔥、生姜放入砂鍋內,用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燉2小時,出鍋前,加入精鹽、味精即可。
食用方法:作正餐食用,吃肉喝湯。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向來以美味著稱,它營養豐富,“補虛”的功效也為人所知曉。雞湯還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緩解感冒癥狀的作用。
偏方2:姜糖飲
材料:紅糖、生姜片、紅茶各適量。
制作:用紅糖、生姜片、紅茶一同煮湯后飲用。食用方法:喝湯、吃姜片,每日早晚各一次。
姜糖飲可止嘔吐,除風濕寒熱,發汗解表,和中散寒,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適用于風寒感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者。
偏方3:姜絲蘿卜湯
材料:姜30克,蘿卜60克,紅糖適量。
制作:將生姜絲、蘿卜片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煮20分鐘,出鍋前,加紅糖適量。
食用方法:每次服用200毫升,每天早晚各一次。
姜絲蘿卜湯的做法簡單,是咳喘食譜里的常見菜,可以祛風散寒,對風寒感冒的治療很有裨益。
食材功效雞肉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能顯著增強機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對保護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病毒、促進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生姜辛溫,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因此常喝生姜紅糖水有防治感冒的作用,民間自古就有“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的說法。
醫生叮囑雞皮含飽合性脂肪酸,高血壓患者少吃。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癥的人不能溫補,會不利于炎癥的恢復。感冒期間飲食應素凈、清淡。佐餐則宜選用醬菜、豆腐、肉松等清淡食品,忌食油膩、油炸、黏滯、咸辣及海腥食物。健康小常識
感冒多伴有發熱,因此,感冒期間應該多飲水,有助于退熱發汗,排除毒素。清淡的菜湯以及新鮮的果汁,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藕汁等,以及稀粥、蛋湯、牛奶、豆漿也可代水飲用。
治發熱就用牛奶加米湯,根本不用跑藥房
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癥狀有頭痛、畏寒或寒戰、額頭和四肢發熱、疲乏無力、肌肉酸痛、想睡覺等。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按體溫狀況,37.4~38℃為低熱;38.1~39℃為中等度熱;39.1~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
偏方1:牛奶米湯
材料:粳米100克,牛奶200毫升。
制作:
①粳米淘洗后,加適量清水,將米煮爛后去渣,留米湯。
②將牛奶加入米湯中,調勻后即可。
食用方法:可代茶頻飲。
米湯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可使牛奶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分子變成易于消化、吸收的分子,幫助機體退熱。
偏方2:綠豆湯
材料:綠豆50克,冰糖適量。
制作:綠豆洗凈后,浸泡20分鐘,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煮至豆爛,去渣留湯,加適量冰糖調味后即可飲用。食用方法:可代茶頻飲。
綠豆湯有清熱、解毒、祛暑的作用。對于感冒發熱的人來說,既能補充營養,又有利于體內毒素的排出,同時協助退熱。
偏方3:苦瓜豬瘦肉湯
材料:豬瘦肉250克,苦瓜1根,鹽、雞精各適量。
制作:
①豬瘦肉洗凈,切成片;鮮苦瓜去瓤,洗凈后切塊,備用。
②豬瘦肉片放入湯鍋中,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