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題:盧傳堅:中醫是文化瑰寶 樂當中醫文化“翻譯官”
作者 蔡敏婕
“中醫藥是中國人的福氣。我作為一名中醫師,有責任推進中西醫結合的研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是一名典型的中醫,說話中氣十足,采訪中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正如她傳授的養生秘訣,“做人要開心,睡好子午覺”。
搏擊“牛皮癬”三十載
盧傳堅1964年出生于僑鄉廣東潮州,上世紀八十年代報考廣州中醫藥大學,其后成為國醫大師禤國維、中醫藥專家沈炎南等幾位中醫界泰斗的門生,“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定要讓這些中醫精髓傳承下去?!?/p>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盧傳堅選擇被稱作十大頑癥之一的銀屑病作為重點突破的病種。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病程漫長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情況嚴重可致殘甚至危害生命。
“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可實現銀屑病治療優勢互補。中醫講求整體辨證施治,減少西醫方式治療的副作用,在緩解病情后不易復發?!睂τ阢y屑病這樣一個世界性難題,盧傳堅創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
盧傳堅根據銀屑病反復遷延、難以根治的特點,提出該病“先天不足是根本,外邪觸發是誘因,血熱血瘀是標象”的病因病機新理論,確立“從血論治治其標,健脾固腎治其本,標本兼治”的治療策略,提高臨床療效。

樂當中醫藥文化“翻譯官”
除了是銀屑病臨床科研領域的知名專家,盧傳堅還一直致力于中醫藥國際化。
在國際發表首篇中醫藥治療銀屑病系統評價文章、主編出版6部英文專著、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主編出版國際首套中英雙語中醫藥循證專著《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尋常型銀屑病》……
同時,她多次與澳大利亞、瑞典等國家的學術機構開展合作,聯合培養高水平研究人才,推動中醫藥對全球健康領域的貢獻。
“中醫藥深奧的理論內涵和治病道理需要通過科學研究去揭示,現代技術手段為揭示它的科學內涵創造了條件。在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標準化很重要。”盧傳堅稱,要用世界認可的語言講述中醫藥的奧妙。
心系大灣區中醫藥發展
廣東中醫藥基礎雄厚,開展臨床研究有病例眾多的資源優勢;香港、澳門有與國際市場無縫對接的實力與經驗,三地合作有利于助推中醫藥創新走向國際化。
“中醫藥的創新要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的發展過程當中來?!北R傳堅稱,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和中醫藥發展已成國家發展戰略,應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科技與產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2018年,由澳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廣東省中醫院共同構建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正式啟動。該中心開展中國教育部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的建設,重點推動中醫藥在防治免疫相關疾病方面的學術研究、產業轉化與臨床應用。
“要將‘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使之成為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中心,同時要為其解決跨區的體制機制差異帶來的困境。”盧傳堅認為,這是中醫藥事業發展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