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寶地,嶗山太清宮自西漢出現記載為始,一直到元明清的鼎盛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環境,成為了今日人們所追求的養生之旅的不二之選。


吸收了儒家與佛教文化的道教全真派,一直推崇的道教生活理念,便是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一心追求的“慢生活”。


從踏入太清宮的那一刻,這種充滿了文化與詩意氣息的氛圍便讓人深陷其中,“以廟為家”的道教子弟,既講究生活的舒適與方便,又重視自然美景的再造,在風雅的景致中修行,處處體現著道家“與世無爭”的生活理念。


春山淡墨,夏山蒼翠,秋山明凈,冬山沉寂。
藏于山中的太清宮,雖地處偏僻,但是游玩其中,不輸于游歷名山大川。
無論是其中建筑之瑰麗,還是環境之清幽,都能讓人從平日的浮躁中解脫出來,回歸本心,感悟生活。



走進嶗山太清,不僅是欣賞一份美景,更是一次“尋真悟道”之旅。
除了歷史最悠久的太清宮,其余景點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載體。
明霞洞 由巨石疊加而成,是金山派的開山祖庭。丘處機、郝太古、孫不二、張三豐、孫玄清都在此修煉過。洞內鐫刻得“明霞洞、金大安三年(1211),為丘處機所題,竹萬竿松滿山,古剎隱于山海間。

上清宮 ,元代道士邱處機居此,留有題刻,其中《青玉案》詞一闋、七絕詩10首最為著名。宮內主殿供奉玉皇大帝,稱為“玉皇殿”。宮前半里許有邱處機衣冠冢,舊名邱祖墳。

龍潭瀑: 龍潭瀑由八條溪流匯成八水河,河水從高懸崖陡壁奔騰而下,形成了瀑布。崖高水急,瀑布沖出峭壁外,在空中飛舞,像一條白龍從云中騰起,泄入潭中,故名為“龍潭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