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4月19日發布,海南省儋州市兩養殖戶和萬寧市兩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記者了解到,新疆和西藏已于4月初通報非洲豬瘟疫情,這意味著全國除了港澳臺外的31個省區市已經全部發現非洲豬瘟疫情。目前,23個省份已全部解除封鎖。
全國發生120多起非洲豬瘟疫情
在海南省兩市四個養殖戶發現非洲豬瘟疫情之前,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14日,全國累計發生疫情123起,其中家豬120起,野豬3起,涉及30個省份89個市(區、盟)。
除了因瓊州海峽阻隔的海南,西藏、新疆也是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較晚的省份,均于今年4月之后才出現首例疫情。新疆的首例疫情發生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一養殖合作社,農業農村部4月4日發布了疫情信息;西藏的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在林芝市巴宜區、工布江達縣、波密縣,疫情信息4月7日發布。
目前,全國已經解除封鎖的疫情111起,其中家豬109起,野豬2起。涉及28個省份的81個市(區、盟),其中23個省份已全部解除封鎖。
除了新通報的海南省的疫情外,還有12起非洲豬瘟疫情沒有解除封鎖,包括1起野豬疫情,涉及7個省份的8個市(區、盟)。
今年4季度豬價或創歷史新高
自去年8月底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持續震蕩下跌,跌勢延續到今年2月。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勛在4月20日舉行的農業展望大會上表示,受疫情影響,養殖戶補欄仍比較謹慎,生豬產能呈現延續下降的趨勢,同比下降幅度達到歷史最大值。
農業部門針對1500戶養豬場的問卷調查顯示,因疫情風險大而明確選擇不補欄的養殖戶占55%,猶豫觀望的占22%,打算補欄的僅占18%。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受產能調減的影響,一季度豬肉價格止跌反彈,3月份全國豬肉批發市場均價環比漲6.3%,從后期走勢看,二季度豬價有望保持波動上行走勢。下半年豬肉價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快速上漲,漲幅或超過70%。
王俊勛也分析,仔豬和育肥仔豬存欄量自去年12月以來快速下降,當前可上市的育肥豬明顯減少,生豬價格開始進入上升渠道。
他預計,全年豬肉產量可能出現明顯減產,后期生豬供應趨緊,四季度活豬價格很可能突破2016年的歷史高點。
■ 辟謠
中國未從疫情國家進口豬肉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主任黃保續在農業展望大會上介紹,全球經濟一體化,可以使非洲豬瘟24小時內傳遍全世界,而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又使野豬不斷向家豬傳播,二者相互作用,使全球的疫情明顯加快,2015年以來,每年增加1000多起。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下發的《非洲豬瘟防控20問》提到,1921年東非國家肯尼亞首次確認非洲豬瘟疫情。1957年傳入歐洲,1971年傳入美洲,2007年首次傳播至歐亞接壤的格魯吉亞。
黃保續說,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傳播到俄羅斯,并在高加索地區定殖。2017年擴散到臨近蒙古國的伊爾庫茨克,給我國敲響警鐘,2018年8月,遼寧沈陽沈北新區出現疫情。
黃保續說,社會各界紛紛猜測疫情從哪里來的,分子流行病學分析表明,引發我國非洲豬瘟疫情的病毒都屬于同一類型,與東歐和俄羅斯公布的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在99.93%到99.98%之間,可以視為同一個病毒。
但他強調,我國沒有從俄羅斯等疫情國家進口過豬肉,希望大家不要聽信謠言。記者了解到,非洲疫情發生后,網上一度傳言我國從俄羅斯進口豬肉導致疫情。
■ 延展
已有國家根除非洲豬瘟疫情
全球發生非洲豬瘟的64個國家當中,部分已經根除疫情。
“這些國家既有通過早發現早處置迅速拔出的案例,也有捕殺全國生豬徹底解除后患的。但更多的是,通過分階段分區域,逐漸控制疫情。”黃保續說。
出現疫情后,我國啟動一級防控,期望嚴格實施捕殺、禁止調運等快速處置疫情。“但是我國生豬密度大,調運網絡復雜,短時間內根除疫情的目標很難實現。”黃保續說,后來,農業農村部又優化應急措施,主要是疫情發生后,只捕殺疫點生豬和關聯豬群,不再捕殺疫區范圍內的生豬。
他認為,加強屠宰市場的監管、限制生豬及風險產品調運、加強運輸車輛監管、禁止泔水喂豬等,都是控制疫情必要的措施。“疫點運輸車輛當中,有41%的車輛能夠監測出病毒,這是開始時并未意識到的。”
疫情如何傳入中國
歐洲豬下水
首先是風險產品的走私。歐洲不消費豬下水,跟我國價格差異比較大,從聯合國貿易數據庫來看,2017年以來,歐洲12個疫情國向越南、韓國、中國香港等地,出口的風險產品達40多萬噸,這些產品中的相當一部分,通過繞越設關地或海上偷運的方式進入中國。中國已經在一批走私豬肚中,檢測出病毒的核酸。
旅客攜帶物
我國與有關疫情國的貿易十分頻繁,國際運輸工具途經國內20多個城市,一些旅客攜帶物有攜帶病毒入境的風險,主要是熟制品,風險要低一些。
野豬遷移
隨著非洲豬瘟在俄羅斯的定殖和擴散,以及中國東北野豬種群密度的增加,讓非洲豬瘟通過野豬傳入的風險加大。去年底,位于中朝邊境23公里的吉林白山林區,發現一頭野豬死于非洲豬瘟,但是病毒類型與引發國內家豬非洲豬瘟疫情的病毒類型不同。此后,在中俄邊境的黑河一個林區,發生了一起家養野豬的疫情。
國內傳播途徑
總體看疫情,我國非洲豬瘟呈現由北向南、由東向西、由城郊向農村擴散的趨勢。非洲豬瘟一度被認為是直接接觸傳播的,但當前研究表明,傳播途徑相當復雜,至少存在四個循環鏈。在我國,既存在由調運引發的遠距離傳播,也存在因泔水導致的局部循環,還有蒼蠅等其他生物帶毒的風險。
毒株有哪幾類
我國目前非洲豬瘟的流行毒株都是基因Ⅱ型,但又能細化為三個不同的毒株,最原始的是白山野豬分離的毒株,與東歐最早的流行毒株相同;第二個是沈北的家豬毒株,是國內和東歐目前最主要的流行毒株;第三個是廣西貴港分離的毒株,是全世界首次發現的毒株。
報告顯示,我國非洲豬瘟從發病到報告平均為10天,最長3個多月。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