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網在線健康導讀:今年4月9日,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到中南大學調研時指出:“要將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好,涉及食品安全方面一定要進行……
今年4月9日,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到中南大學調研時指出:“要將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好,涉及食品安全方面一定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省教育廳、省衛計委,采取多項舉措,加強全省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經過近半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學校食堂和校園周邊餐飲、食品安全狀況明顯好轉,沒有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學生、家長滿意度不斷提升。
夯實基礎適應監管新常態
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操作行為。今年5月份,對近些年來,特別是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以來涉及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類規章制度進行梳理,根據新《食品安全法》,制定適合本省實際的《食品經營管理規范》、《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作出具體而詳細的規定。今年6月組織編寫了《湖南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現狀分析及規范化管理指南》,從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規章制度、檔案管理等方面,幫助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學校負責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掌握學校食堂規范化管理要點,依法依規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同時,健全學校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出臺《2015年市州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評細則》,將學校食品安全納入考核內容,簽訂責任狀,實施責任追究,傳導工作壓力,增強地方政府抓好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的責任感。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法制意識。一方面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和食品安全知識進校園宣講活動,向師生發放《校園食品安全讀本》和《食品安全科普讀本200問》,邀請師生參觀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并動手實驗。幫助部分學校利用化學實驗室等現有資源,建立食品安全快檢室,對學校食堂采購的原料進行自檢,及時公布檢測結果,激發師生參與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熱情。另一方面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組織他們系統學習新《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培訓覆蓋率達到了98%以上,有效增強了他們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識和規范操作能力。
構建信息平臺,暢通監督渠道。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平臺、網上投訴舉報平臺、信息報送平臺和公眾互動平臺,暢通校園食品安全監督渠道。上半年共公布校園食品安全信息15條,受理有關校園食品安全投訴舉報165件,發布校園食品安全風險提示12條。6月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分管領導做客湖南紅網與廣大網友互動,解答群眾關注的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信息平臺的建立運行,既提高了廣大群眾特別是學生家長對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利用信息化監管手段,及時處理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問題。
抓住關鍵實現監管高效能
突出監管重點,強化專項整治。把學校及其周邊200米范圍作為重點監管區域,中小學校特別是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學校作為重點監管對象,把春季秋季開學以及“三考”(中考、高考、會考)時期作為重點監管時段;把食物采購、儲存、清洗、加工、備餐、留樣作為重點監管環節;把大米、面粉、食用油和飲用水作為重點監管品種。圍繞重點區域、重點監管對象、重點監管時段、重點監管環節和重點監管品種,開展專項整治。要求縣區監管部門加強日常巡查,市州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組織專項抽查,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方式進行“飛行檢查”,重點檢查是否持有效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合格證明,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操作,重點檢查是否建立并落實食品安全制度。先后從71個學校食堂、75個校內食雜店和96個校外食雜店隨機抽樣844批次,對抽檢樣品不合格,存在食品安全風險較多的學校進行點名通報,對不合格食品及時作出處理。同時,組織開展含鋁食品添加劑專項抽檢、“5角、1元辣條”專項檢查、“魔爽煙”類食品專項整治等系列行動,對存在問題的企業(門店)下達整改通知書511份,責令限期整改386家,依法處罰178家,關停121家,把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鎖定風險節點,細化隱患控制。為最大限度降低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運用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理論,進行食品經營各個環節的危害分析,找出危害高發因素,明確關鍵控制點:一是鎖定源頭風險。針對學校食堂和周邊食品經營店進貨渠道多而雜,把關不嚴的情況,加大索證索票的檢查力度,防止假冒偽劣食品及食品原料流入,嚴查校園及周邊食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合格證明上崗情況,確保從業人員身體健康。二是鎖定操作過程風險。針對學校食堂可能因加工操作不當造成食物中毒的情況,要求食堂在醒目位置張貼崗位制度和操作規范,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和崗中檢查,落實操作規范。三是鎖定場所設施風險。制定各級各類學校食堂場所要求和設施設備標準配備指導規范(意見),要求配置食物冷藏(冷凍)、餐具消毒保潔,防鼠防蟲防蠅、餐廚廢棄物存放等設施,消除相應食品安全風險。四是鎖定特殊食品風險。將蘑菇、馬鈴薯、四季豆、醬腌菜等高風險食品作為重點,加強監管。明確中小學校食堂不得制售冷葷涼菜,高校食堂必須具備相應條件并經監管部門許可方可制售涼菜,同時加強對校內及周邊食品經營店檢查,確保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萬無一失。
攻克管理難點,凈化經營主體。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以來,部分高校食堂采取托管方式,有的甚至變相對外承包,經營主體多而雜,加上高校周邊眾多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攤販眾多,使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面臨諸多難題。對此,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省局統一部署,認真開展“四小整規”和“四查行動”,并結合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創建活動,對校園及周邊食品餐飲經營主體進行地毯式檢查,逐戶逐店登記造冊,排查安全風險,落實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隱患,今年以來,共下達監督意見書28651份,對11131家未辦理證照的小食品經營店和小餐飲店下達整改通知書,停業整頓100家,取締646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4件,對檢查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沒收,確保了高校及周邊食品經營主體合法有效,經營行為規范有序。
創新方式力促監管上水平
推進示范創建,引領行業新風。自去年開展學校餐飲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創建活動以來,全省共有112家學校食堂申報“省級學校餐飲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其中68家成功授牌。今年,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與省教育廳、省衛計委聯合下發《2015年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學校創建工作方案》制定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學校驗收標準,召開全省學校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工作現場會,深入推進示范創建,樹立樣板標桿,引導學校提升硬件設施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省財政每年安排近2億元用于學校新添置不銹鋼餐具、灶具、自動洗碗機和各種消毒設施,新建食堂全程視頻監控系統、電子臺賬、信息平臺及各種安全防護設施,使全省校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躍上新臺階。
推廣“明廚亮灶”,接受師生監督?!懊鲝N亮灶”工程是增強學校自律,維護師生餐飲消費食品安全狀況知情權的重要手段,是一種創新的餐飲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校園“明廚亮灶”工程,即通過安裝透明玻璃窗、視頻顯示等形式,對校園食堂食品加工過程進行公示,將關鍵環節亮出來,展現給廣大師生,實現校園食堂食品加工制作過程的陽光化操作和透明化管理,接受師生監督。目前,“明廚亮灶”工程已得到廣泛認同,正在全省學校食堂推廣,力爭用2~3年時間實現全覆蓋。
推行責任保險,實現社會共治。推行校園食品安全保險制度,是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協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推進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有效途經。省委、省政府已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內容進行整體部署。省食安委辦、食品藥品監管局將學校食堂責任險試點列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重點,目前已在14個市州進行試點。經過持續推廣和宣傳,各地學校食堂投保積極性增強,發展態勢良好,全省共有1473家學校食堂與保險機構簽訂“食責險”保單,受益學生達260萬人。其中郴州市已有4個縣區對學校食堂食責險實行全縣統保,共有187家學校食堂、31.6萬名學生受益。(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監管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