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累計約1.2億人。這部分人群除了要小心維護自己的腎臟健康,還需兼顧血脂水平。
研究發(fā)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較普通人群更易出現血脂異常:合并腎功能不全者中,約50%存在總膽固醇水平升高;高達85%的慢性腎病患者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這不僅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危險,也會加速腎臟疾病的進展,增加尿毒癥風險。
慢性腎病患者血脂代謝紊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腎臟受損,血液中的蛋白成分自尿液中丟失,加上部分患者需要長期限制蛋白質,以延緩腎病進展,易導致低蛋白血癥的發(fā)生。在這種情況下,肝臟會通過增強合成功能來代償已經發(fā)生的低蛋白血癥,但同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會相應增加,從而導致高脂血癥。
其次,慢性腎病患者會丟失一些與脂質代謝相關的物質,影響到體內膽固醇的轉運和利用,增加了高脂血癥風險。
最后,慢性腎病患者出現的腎功能下降、尿毒癥毒素蓄積、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也可通過多種機制影響脂代謝,并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多項大型流行病學調查同時發(fā)現,血脂紊亂不僅是原有腎臟疾病進展和惡化的重要原因,還可增加新發(fā)慢性腎病的風險。因為腎臟是一個血管極其豐富的器官,高脂血癥可以通過對血管的損傷,加速腎臟疾病的進展。脂質本身也可與腎臟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刺激細胞增殖、分泌細胞外基質,進而加重腎臟損傷。此外,脂質代謝異常還可以誘導炎癥細胞參與腎臟的損傷。
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一定要重視對血脂紊亂的管理。首要是注重生活方式的調整,通過合理飲食、加強運動等避免血脂異常,同時要積極治療腎臟疾病,盡可能控制蛋白尿,防止它給血脂代謝帶來不利影響。當上述處理仍不能有效控制血脂時,應及早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降脂藥,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并延緩腎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