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網在線健康導讀:3月20日中午,5歲的姐姐小玉和3歲多的妹妹小美玩耍時,誤食了止瀉藥,下午出現不適癥狀,妹妹在被送醫的路上停止呼吸,5歲的姐……
3月20日中午,5歲的姐姐小玉和3歲多的妹妹小美玩耍時,誤食了止瀉藥,下午出現不適癥狀,妹妹在被送醫的路上停止呼吸,5歲的姐姐被送到醫院救治,3月22日身體已基本恢復。
如何正確服用止瀉藥: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癥狀,其病因多種多樣,如細菌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等均可引起腹瀉。而目前患者將黃連素、氟哌酸當做治療腹瀉的“靈丹妙藥”是很不科學的。
據醫學專家介紹,在過去,可供選擇的止瀉藥種類不多,醫生也認為腹瀉主要是由于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氟哌酸等。濫服抗生素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雖然腹瀉癥狀表現一樣,但是病因有很多種。痢疾和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應當使用抗菌藥物。但是,腹瀉未必全是細菌感染胃腸道所致,如腹部受涼引起的腸蠕動加快等。還有些腹瀉,如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瀉”及霉菌性腸炎等疾病病因都不是通常所說的細菌感染。既然病因不同,治療就不應該隨意服用抗生素,而應及時就醫或者選擇一種全面、高效并且絕對安全的止瀉藥品。
止瀉藥對癥要“講理”
市場上止瀉藥品種繁多,按藥性主要分為三類:抗生素、微生態制劑、蒙脫石散劑。消費者熟悉的黃連素等抗生素類藥品對細菌感染性腹瀉起效,而某些微生態制劑針對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能起到補充有益菌的作用。然而通過長期的使用,抗生素類及微生態制劑的弊端日益清晰,抗生素副作用明顯,孕婦、兒童禁用;同時,容易產生耐藥菌株。微生態制劑不能根除腹瀉病因,而且不能與抗生素合用。
止瀉藥的原理:
止瀉藥為治療腹瀉的對癥治療藥。主要通過減少腸蠕動或保護腸道免受刺激而達到止瀉效果。止瀉藥適用于劇烈腹瀉或長期慢性腹瀉,以防止機體過度脫水、水鹽代謝失調、消化或營養障礙。按其藥理作用可分為四類:
改變腸道運動功能藥此類藥能提高胃腸張力,抑制腸蠕動,制止推進性收縮。
腸黏膜保護劑也稱吸附劑。可通過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吸附腸道氣體、細菌、病毒、外毒素,阻止其被吸收或損害腸黏膜。藥物有藥用炭、白陶土、思密達等。其中代表藥物思密達,主要成分是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對病毒、細菌及其毒素等攻擊因子有強大的吸附作用。
腹瀉或肚瀉。這種情況往往與我們外游時或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有關。腹瀉大多是感染了引起腸胃發炎的細菌。除了肚疴,有時還會引起胃抽筋,嚴重的可能造成身體脫水丶休克。
很多人會告訴你,只要多喝水或飲一些含電解質的飲品,多休息,肚瀉便會自愈。這顯然是謬誤,多喝水只能補充身體失去的水份,但不能殺死引起腸胃發炎的細菌,亦不能止疴或縮短腹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