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6日電 (趙丹丹 李奔)今年,來自浙江省臺州市的援疆醫生已實施高危孕產婦輔助分娩等10多臺高難度手術,內鏡下電凝止血術等6項技術也填補了醫療空缺。阿拉爾醫院急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4.95%,轉出病患也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援疆醫生在為受援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以下簡稱師市)民眾守護健康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著當地的醫療水平。
今年,臺州首次選派9大學科醫療專家和公共衛生專家組成人才隊伍,赴師市開展“組團式”醫療援疆。

10名來自臺州九家三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的專家,涉及重癥醫學科、中醫科、心身科、婦產科等科室,進駐阿拉爾醫院和師市疾控中心后,結合自身特長,以后方醫院為技術支撐,著力醫共體建設、三甲醫院創建、薄弱學科建設等關鍵環節,高質量推進“組團式”醫療援疆工作。

強學科,促聯合 精準幫扶提水平
“阿拉爾醫院是師市市區內唯一一家三級綜合性醫院,重癥醫學科、急診科、婦產科和兒科是最為薄弱的科室,學科高精尖人才缺乏、診療設備相對老舊、診療不夠規范、開展新項目新技術動力和后勁不足。”臺州第十批“組團式”醫療援疆領隊、阿拉爾醫院副院長崔可說。
各援疆醫生根據受援科室需求,積極調研,了解發展情況和存在短板,借鑒臺州先進經驗,盡心盡力為師市醫護人員“傳經送寶”。圍繞強學科,全方位提高醫院救治水平,制定實施了學科品牌、重點學科和危重病救治體系三大建設,以及青藍、關愛母子、聯姻、亮羽和胡楊林五大計劃。注重學科的聯合發展,針對復雜病患開展多學科聯合會診。
為提高急診、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實現院內外聯動,援疆醫生對現有的急診科、重癥醫學科進行重新改建。如今,兩個符合三甲醫院要求急危重癥的救治基地已基本建成。

育人才,帶隊伍 雙向培養促發展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是援疆醫生的最大心愿。工作中,援疆醫生毫無保留,“十八般武藝”齊上陣培養醫療骨干力量,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6月28日,臺州“組團式”援疆“青藍計劃”啟動,10位援疆醫生結對后備學科帶頭人20余名。同時實施“胡楊林計劃”,著力增強科室所有人員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至今,援疆醫生已開辦院內小講課24期,開展教學查房教學48次,開展高難度手術及檢查操作120余人次,培訓醫護人員607名,組織完成2批次到臺州各大醫院的短期輪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