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探索微創介入手術 上海專家逆行開通“隧道”造福腦血管病患者
中新網上海9月9日電 (陳靜袁蕙蕓)如果沒有側枝血管的血流供應,腦血管閉塞患者將出現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引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嚴重者更會單側肢體癱瘓、喪失語言功能、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死亡。即使有些患者有側枝血管供應,但如果血流量不足,仍可出現一些癥狀甚至有卒中的危險。
記者9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中心主任萬杰清教授率先成功完成經側枝逆行開通慢性椎動脈閉塞微創介入手術,患者已康復出院。

手術中,萬杰清將難度極大且極易發生血管破裂出血的手術,變成簡單安全有效的微創操作,有效解決了患者后循環(小腦和腦干中樞神經)缺血的問題。
萬杰清指出,動脈狹窄一般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最嚴重的是閉塞,大約占比10%。逆行開通手術適用于已形成側枝血流的頸動脈和椎動脈閉塞患者。萬杰清坦言,針對正向無法開通的閉塞血管,新的手術方式將發揮巨大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血管夾層撕裂,大大增加開通成功率,加速患者康復。據悉,這樣的新手術方式,此前未見報道。
患者是一位75歲男士,7年來因腦梗多次入院進行藥物治療。入院前患者被診斷為椎動脈閉塞,為防止再次腦梗發作,他求助仁濟醫院神經外科。據介紹,患者腦動脈狹窄,腦部嚴重缺血,再次發生卒中的風險很大,但常規的腦血管順行開通,存在大出血的風險。經腦血管多學科協作團隊討論,醫生們決定選用經過周圍已形成的細小側枝血管,逆行開通“血管隧道”。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血管夾層撕裂、增加開通成功率,還將減少創傷,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據介紹,如今,患者術后血管再通狀況良好,血流量恢復正常,頭暈,站立不穩的癥狀完全消失。
萬杰清表示,隨著微創外科的發展,介入手術以其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越來越受到患者歡迎。運截至目前,在萬杰清教授帶領下,其團隊自2009年首次開通閉塞腦血管至今,采用順行、逆行和復合手術等多種辦法,利用“隧道打通”技術,成功為數百例慢性腦血管阻塞患者實施了血管內開通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