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一份光榮的職業。能夠成為一名醫生、從事醫務工作,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2014年7月,大學剛畢業的我有幸通過皮山縣引進人才計劃來到邊疆。在大家的幫助下,我迅速開始了診療工作,多年來,見證了邊疆醫療衛生事業條件的巨變。
皮山縣人民醫院成立于1956年,在自治區和安徽省對口援建下,2018年我們搬到了新院區,醫院的軟件、硬件都有了極大提升。自治區人民醫院、安徽援疆以及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3支醫療隊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幫扶,簽訂“師帶徒協議”并通過專家先進技術的引領,先后開展了200余例新技術、新業務,填補了醫院乃至和田地區的空白。
目前,我們院擁有核磁、CT等大型醫療設備和遠程醫療系統,年門診量達20萬人次,出院患者達4萬人次,年手術例數達6000余例。通過三級聯動、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減少患者外地就醫,讓老百姓不出縣城就可以享受良好醫療條件,實現了“90%病人住院不出縣”的目標。以前需要轉院治療的腦出血、腦梗死、顱內占位等疾病以及尿毒癥透析,現在在我們醫院都能治療。
還記得剛工作沒多久,院里條件沒有這么精良。一天夜里,來了位肺結核大咯血的病人,晚上他病情加重,突然意識模糊、血壓持續下降,病人的兒女淚如雨下,揪著我的袖子,一遍遍哀求我們救救病人。我們迅速檢查患者情況,開通多通道補液,并尋求二線醫師幫助。經過幾小時生死搶救,患者意識恢復,家屬也放心了。當家屬拉著我的手說“謝謝”的時候,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此后,我更加努力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積累臨床工作經驗。
皮山縣是和田地區較為偏遠的縣城,2021年,皮山縣人民醫院、16家鄉鎮衛生院和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了在線診療系統的建設工作,實現縣、鄉、村三級信息互聯互通。近年來,新疆各大醫療機構不斷加大對偏遠地州、縣市醫療資源下沉,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全方位打通醫療健康體系各大“堵點”,打破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醫療資源不均衡現象,讓各地民眾享受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轉眼已從醫八年,展望未來,初心不改:把青春灑在祖國邊疆,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質量,讓更多患者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本報記者李慧、趙明昊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