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片仔癀多元投資屢虧圖為片仔癀門店終止16億元的產業園項目讓片仔癀近日備受關注。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片仔癀近三年投資規模不斷增高,片仔癀投資項目覆蓋大健康基金、醫藥和日化產品多個方面。不過,投
原標題:片仔癀多元投資屢虧
圖為片仔癀門店
終止16億元的產業園項目讓片仔癀近日備受關注。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片仔癀近三年投資規模不斷增高,片仔癀投資項目覆蓋大健康基金、醫藥和日化產品多個方面。不過,投資標的所取得的收益捉襟見肘。
廣泛撒網
片仔癀公告稱,將對片仔癀產業園終止計劃進行投票審議。雖然目前產業園投資終止計劃還需待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但業內認為,這一計劃投資總額約16億元的項目已經基本宣告失敗。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片仔癀近年公告發現,2014-2016年,片仔癀的投資金額已經從4140萬元上漲到5.19億元,增長率達1252.7%。按照片仔癀的說法,中藥行業步入黃金期,公司要獲得未來的發展只能通過產品結構調整等方式以保證高利潤產品的生產,要想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背景下抓住市場機遇,必須進一步擴大產能建設、豐富產品品種、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力度。
產業園項目的夭折讓片仔癀的投資版圖再次受到外界關注。自2012年與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醫藥公司”)共同投資10億元設立華潤片仔癀藥業有限公司后,片仔癀在投資擴產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步。
2014年,片仔癀投資7500萬元,與臺灣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擬投資成立兩家合資企業:漳州片仔癀愛之味飲品有限公司和漳州愛之味片仔癀商貿有限公司,負責研發、生產與銷售片仔癀涼茶、護肝茶等功能飲品并銷售雙方各自品牌的產品;同年,片仔癀出資900萬元,與深圳市銀之杰(15.550, -1.73, -10.01%)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片仔癀銀之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片仔癀產品在電商、高端體驗店等渠道的銷售;2015年,片仔癀出資4500萬元,聯合第三方出資設立廈門片仔癀宏仁醫藥有限公司。
片仔癀還投資了多個產業基金。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開始,片仔癀先后出資490萬元參股“興業片仔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75萬元參股“清科-片仔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7500萬元投資“豐圓(廈門)大健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等資產管理企業。
多數虧損
雖然涉獵廣泛,但是各投資項目的發展并不均衡。除宣告終止的產業園項目外,去年,負責批發中成藥、中藥材、化學原料藥等的“廈門片仔癀宏仁醫藥有限公司”,出現322.68萬元虧損;與上海家化(30.050, -0.86, -2.78%)合作成立的“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護理有限公司”出現3649.8萬元的虧損。
華潤片仔癀表現也出現遲滯。片仔癀公告表示,2011年,漳州市政府與華潤醫藥集團簽署《投資合作協議》,約定合資公司年生產銷售額超2億元,形成初具規模企業時啟動華潤醫藥參與片仔癀股權重組的談判,并在兩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但2012年、2013年華潤片仔癀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44萬元和8201萬元,直到2016年末,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572.83萬元。凈利潤方面,2012-2015年,華潤片仔癀藥業的凈利潤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去年雖然實現扭虧,但凈利潤僅為174.55萬元,距離當初三年內年實現2億元的銷售額存在漫長的距離。
在健康食品板塊,與臺灣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漳州片仔癀愛之味飲品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沒有大規模推向市場。片仔癀相關負責人表示,合資公司研發的“片仔癀清解茶”目前只在“片仔癀體驗店”有售。此外,漳州片仔癀愛之味飲品有限公司還生產了“愛之味片仔癀紫氣養生紫薯飲”、“固甘飲”等產品,這些宣傳健康概念的飲料均沒有推向商超和電商渠道。
銷售短板
雖然投資數目連年爬升,但片仔癀的研發費用卻一直保持著“謹小慎微”發展態勢。2014-2016年,片仔癀的研發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3.11%、2.68%、2.9%。片仔癀在去年年報中指出,與同行業公司如哈藥股份(5.500, -0.23, -4.01%)、同仁堂(32.810, -1.20,-3.53%)、白云山(26.840, -0.75, -2.72%)、昆藥集團(10.660, -0.44, -3.96%)等相比,片仔癀的研發費用要低得多。舉例而言,去年同行業平均研發投入金額為77688.06萬元,而片仔癀在報告期內研發投入金額為6694.53萬元。
在行銷手段上,片仔癀所花費的銷售費用與同行業公司相比也處于較低水平。去年,片仔癀的銷售費用總計27483.45萬元,銷售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11.9%。而同行業平均銷售費用為189158.78萬元。昆藥集團、同仁堂、白云山等競爭對手行銷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23.2%、10.04%和19.08%。
一直以來,片仔癀的銷售都被認為是公司弱項。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與大型醫藥企業相比,片仔癀雖然屬于“老字號”產品,但渠道投入明顯不足,營銷推廣并不給力。雖然主打產品“片仔癀”具備“出自宮廷御醫、國家絕密配方”等標簽,能夠達到不需要宣傳就家喻戶曉的效果。但企業的其他衍生品,特別是快消品和日化用品卻亟待解決行銷惰性。“如果要做除片仔癀以外的產品,公司必須與具有極強銷售能力的公司合作才是可行之道。”
把盤子做大,已經成為上市醫藥企業的共識。但是,在投融資領域大展拳腳的同時也必須對癥下藥。醫藥行業觀察人士岳鋒認為,片仔癀近年來也投資了不少產業基金,但投資效果短期無法實現,對市場的影響有限。從長遠來看,片仔癀的主業是中藥,發展普藥、快消品和日化產品都需要成熟的研發和銷售團隊,在這兩方面,片仔癀存在明顯短板。要做大這些盤子,片仔癀需要精準投入。
北京商報記者孫麒翔王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