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家住浙江紹興市柯橋區柯橋街道瓜渚湖社區的胡大伯在小區散步時突然感覺身體不適。與此同時,柯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站的“新村醫”駕駛艙接收到胡大伯體征異常的預警,值班護士沈洪霞迅速根據預警信息聯系了老人的家庭醫生壽軍方,壽軍方收到駕駛艙隨訪任務后立馬聯系老人的家人,并迅速前往老人家中,上門問診。
經過簡單的治療,老人各項指征開始穩定。于是沈洪霞根據老人現階段癥狀,在線為老人重新制定了治療方案,并向上級醫院專科醫生申請了用藥需求。
健康監測人群的智能手環。柯橋區衛生健康局供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廣泛分布在街道社區、鄉鎮村莊,為民眾提供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一直以來,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始終是基層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短板。日前,由紹興市柯橋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建設實施的“新村醫”數字化醫療健康應用體系在當地上線試運行,柯橋也成為浙江首個試水大數據賦能“新村醫改革”的區縣。
前述胡大伯的救治案例,正是“新村醫”數字化醫療健康應用體系的生動實踐。這套“行云流水”的流程背后,離不開一個“小小的手環”。
原來,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患有慢性疾病的胡大伯專門配發了“新村醫”家庭病床監測手環等設備,確保動態監測老人各項指征。“這次我們能夠及時發現老人的異常,依靠的就是健康手環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送到數智融合中心,并由中心向駕駛艙和家庭醫生發出預警及隨訪任務。”沈洪霞說道。
“新村醫”家庭病床服務,正是當地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的關鍵改革舉措。該服務通過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讓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具體來看,居民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通過數字化平臺向村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申請相關服務,申請通過后,患者即成為“新村醫”納管人群,并通過手環等智能設備實現動態監測。
數字化健康管理平臺。柯橋區衛生健康局供圖
據介紹,目前柯橋區衛生健康局已在多個服務中心和基層衛生站點啟動試點家庭病床、“云入院”、規律配藥、動態監測等數字化賦能“新村醫”服務。
作為浙江省內首個試水“新村醫改革”的地區,柯橋當地的基層醫療人才培養亦推開了一扇數字化新大門。
在過去,基層普遍存在村醫年齡偏大,新入編村醫人員培訓周期較長的現狀,這也導致部分鎮街的新老村醫出現青黃不接等問題。進入數字化時代,柯橋當地借助醫療健康數字化改革的契機,通過“新村醫”基層醫療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形成以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健康醫學服務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系統工作站,為年輕村醫提供多種中西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決策及智能慢病管理。
同時,工作站還通過不斷完善“云課堂”,為醫護人員提供深度的醫學專業知識學習,加快年輕村醫的執業培訓及上崗周期,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柯橋已有145名村級定向培養生入職新村醫崗位,有效提升當地基層醫療健康的服務能力。
結合數字化改革,浙江多年來不斷組建家庭醫生團隊,打造面向居民的“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三大應用場景,推進老年慢病數字健康新服務。該省致力于實現數字賦能“兩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讓廣大城鄉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便捷的衛生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