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炎熱,人的身體也隨之變化,尤其是血壓。今年65歲的王爺爺長期高血壓,有天早上驚奇地發現自己還沒吃藥,血壓就變得正常了;隔壁的張奶奶則有些郁悶,平素血壓一向正常的她,最近卻常常頭暈眼花,去醫院檢查發現是低血壓導致。
天氣也能影響人的血壓嗎?是的??崾顨鉁匮杆偕仙捎跓崦浝淇s的物理原理,人體內的血管也隨之擴張,血管阻力減小,血壓相應下降。同時,夏季人體多汗,鹽分隨汗液排出體外,就像吃了一片利尿劑一般,導致血液容量下降,血壓隨之降低。
有些患者一聽夏天血壓會下降,便歡呼雀躍起來,心想:“我這高血壓一下子就不治而愈了,得趕緊停掉降壓藥呢!”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高血壓患者此時更應勤測血壓,及時與醫生溝通,遵醫囑調整降壓藥,不可隨意停藥,以防血壓瞬間迅速攀升。要知道,血壓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是最危害健康的。
相比高血壓,低血壓就像是“沉默的綿羊”。當測量上肢血壓低于90/60毫米汞柱時,便可以診斷為低血壓。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自覺有明顯癥狀,只有少數人會有手腳發涼、全身無力、頭暈、心慌和健忘等情況,這是因為血壓過度下降引發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的。一般來說,及時補充營養和攝入水分、鹽分后,這種生理性低血壓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即可恢復,但如果出現暈厥和心前區壓迫感,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大家都認為老人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這是因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神經調節功能低下,同時很多老人有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都容易誘發低血壓。體質纖弱的女性也是容易被低血壓“盯”上的對象。一些女孩子會因為營養不良、血液循環能力較差、機體器官組織功能較弱等原因,一旦天氣與外界環境有“風吹草動”,就會感覺頭暈心慌,身體不適。
長期低血壓會造成組織血液供應不足,危害身體器官,特別是老年人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對低血壓的耐受性較弱,很容易出現身體器官灌流不足和缺血表現,甚至導致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和腎功能不全等更嚴重的后果。
日常生活中,有效防治低血壓的方式是合理飲食。低血壓人群應加強營養攝入,但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會使回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體質較弱的人群,平時應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血管功能。老人低血壓時,每日清晨可飲用淡鹽水,白天也要多喝水,因為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適量飲茶也能升高血壓,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和心血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