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期,北京、廣東、浙江等多省市出現五聯疫苗緊缺的問題,目前北京已暫停五聯疫苗的新增預約接種服務。專家建議,家長可選擇替代方案為孩子接種疫苗。
據國家食藥總局官網信息介紹,目前國內所使用的五聯疫苗為賽諾菲巴斯德中國公司生產,商品名為潘太欣。作為一種聯合疫苗,五聯疫苗是由吸附無細胞百白破和滅活脊髓灰質炎聯合疫苗(DTacP-IPV)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Hib)組成。推薦的免疫程序為:在2、3、4月齡,或3、4、5月齡進行三劑基礎免疫;在18月齡進行一劑加強免疫,每次接種單劑本品0.5ml。該疫苗屬于二類疫苗,以自愿、自費為原則,在知情告知的情況下由受種者家長選擇。
五聯疫苗用于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五種感染性疾病,因此被稱為“五聯疫苗”,兩月齡以上的新生兒可以接種。由于五聯疫苗把原來單苗要注射的12針次減少為4針次,可以節省孩子注射的次數,減少父母跑醫院的次數,并且還能減少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常常受到家長的青睞。
然而,今年以來,五聯疫苗在多省市出現供應不足的問題。
東莞市疾控中心曾對《南方日報》介紹,由于疫苗生產企業產能不足、進口疫苗通關時間長等原因,“五聯疫苗從今年初以來一直處于供應緊張的狀態,9月、10月更是出現持續缺貨的情況。據疫苗生產廠家反映,預計未來半年五聯疫苗仍然供應緊張。至11月,《羊城晚報》報道稱十三價肺炎疫苗和五聯疫苗在廣州、深圳等多市“斷貨”。11月28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回應稱,五聯疫苗和13價肺炎疫苗均屬于第二類疫苗。據了解,目前這兩種疫苗暫時有短缺主要是企業生產量不足導致,相關企業已采取措施,盡快保證市場供應。有需要接種第二類疫苗的市民可直接向所在地的接種點咨詢,了解二類疫苗的供應情況。
同樣存在五聯疫苗緊缺問題的還有浙江省。據《錢江晚報》報道,浙江省疾控專家對此的解釋為,五聯疫苗由國外公司生產,2011年在我國上市,一直以來缺貨的原因在于供應不足。因為一批疫苗上市前,要經過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簽發流程。國家對疫苗類制品要進行強制性檢驗、審核,一個批次的疫苗簽發程序沒走完,就會耽誤上市。所以供貨不足是導致五聯疫苗緊張甚至斷苗的根本原因。1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發文通知,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的五聯疫苗因批簽發原因即將斷供,預計半年時間,具體供貨時間待通知。省里要求各地根據目前庫存情況做好接種安排,做好家長的告知和解釋等工作。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衛計委也通報疫苗供應緊張情況。北京市衛計委稱對供應緊張情況做出了以下三項應對措施:首先,目前在全市范圍內暫時停止五聯疫苗新增預約接種服務,現有疫苗僅用于保障已經開始程序接種的兒童完成后續接種。其次,政府已經啟動緊急采購程序,盡快采購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現有庫存疫苗,以保障尚未完成全部劑次接種嬰幼兒的后續預防接種服務。北京市衛計委還要求各預防接種單位做好有關咨詢及科普宣傳工作,鼓勵適齡兒童選擇接種含相應成份的其它疫苗。這些疫苗同樣可以起到與接種五聯疫苗相同的預防效果。
另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2月12日,北京市衛計委已作為采購單位,緊急采購了3萬支五聯疫苗。
五聯疫苗的生產企業“賽諾菲巴斯德中國”接受《北京青年報》采訪時表示,五聯疫苗的缺貨是多種原因所致:最近幾年來中國市場對于五聯疫苗的需求增長很大。同時,IPV(脊灰滅活疫苗)納入國家計劃免疫,但由于整體IPV供貨不足,也增加了家長對于含有IPV成分的五聯疫苗的需求。此外,近期8個批次產品檢測批簽發未通過,進一步加劇了所面臨的供應短缺等情況,短期內供應到市場的數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針對五聯疫苗供貨緊張的問題,廣東省疾控中心給出了兩種替代方案,方案一: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免費)+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自費);方案二:脊髓灰質炎疫苗(免費)+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即“四聯疫苗”,屬于自費)。
廣東省疾控中心表示,這兩種接種方案的疫苗均可提供相應的保護,安全性及保護效果與五聯疫苗是類似的。而對于已經接種過部分劑次五聯疫苗的孩子,后因缺貨無法完成五聯疫苗全程接種的,余下劑次也可選擇上述兩種方案中提到的疫苗,具體接種方法要咨詢預防接種單位。
而據《南湖晚報》報道,當地疾控專家也稱,不建議大家為了等五聯疫苗推遲太久接種疫苗,如果沒有按時全程接種疫苗,前面接種的幾劑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不足,孩子可能存在感染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