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前后國內外發布的多項研究成果都涉及如何科學養娃,這些有利于養娃的研究結果也值得廣泛傳播。
信息時代孩子成長的環境早就不同于之前的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時代,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是現在的孩子都會人手一個手機,或電腦、IPAD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如果過度,即便不產生游戲成癮,也可能讓孩子成為宅兒宅童。
缺少運動和戶外活動的嚴重后果之一是造成孩子肥胖。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1985年-2014年,中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干預的措施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參加鍛煉和投身戶外活動。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步行上下學,能起到很好的預防肥胖的作用。
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BMC公共衛生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稱,與坐車上學的孩子相比,走路或騎車上學的孩子身體中脂肪含量更低,更不容易肥胖。這個結果意味著,離學校近的家庭都應鼓勵孩子步行、騎自行車或蹬滑板車上學,沒有條件的家庭也應創造條件讓孩子步行、騎自行車和蹬滑板車上學。這樣的行為方式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即避免和預防孩子近視。大量研究已表明,每天讓孩子接觸戶外光線是最有效的預防近視的方法,以一個小時為最佳。因此,步行上學是一舉多得的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的舉措,值得推廣。
與兒童身心健康有關的另一項重要研究也值得傳播和推廣。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劉江紅教授團隊近日發表于《睡眠》(Sleep)期刊上的研究結果表明,與不睡午覺的孩子相比,睡午覺的孩子更快樂,成績也更好。該研究團隊分析了近3000名中國小學生的行為,發現睡眠缺乏現象在兒童中非常普遍。
盡管這項研究并沒有揭示午睡與學習成績變好之間的因果關系,但是,午睡與學習成績提高的正相關性是毋庸置疑的。有大量研究揭示,午睡不只是讓人們獲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續的電子屏幕和單一的坐姿等對健康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讓孩子睡午覺,哪怕是半個小時也是有好處的。
睡眠不足是許多國家孩子的共同現象。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是課業壓力,其次是信息家電,再次是噪音、聲、光等睡眠環境,以及家長的睡眠習慣等?,F在看來,有多種方法讓孩子睡足睡充分,午睡就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一種簡便方法,可以廣泛實施。
睡眠充足有益于人體分泌生長激素,尤其是深夜和凌晨的深度睡眠可以讓生長激素的分泌達到最高,有利于孩子長高。因此,讓孩子從小養成午睡的習慣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一舉多得的效果。
信息文明時代,養娃與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及時了解和學習最新的科研結果,并通過學校和家長融合到養娃實踐中,能培養出身心更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