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凌晨三點的這座城市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每日的疫情數據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1月22日起,全國實行新冠肺炎疫情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每日凌晨三點前報告前一日24時的疫情情況。自那以后,有一個人,夜夜深耕到凌晨三點,再也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
他,就是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疾控處的調研員謝穎。才40出頭,卻有著17年的疫情防控工作經驗的他,剛參加工作那年就遇上了“非典”,是一名經歷過“非典”疫情考驗的戰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他毅然接下向國家報送湖南省3類19項疫情信息的任務。
謝穎十分清楚,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后意味著什么樣的付出。要做好數據報送工作,他必須對14個市州123個區縣幾百名工作人員相當的熟稔,在收集數據和反饋問題的過程中精準地找到具體責任人,保持高效溝通;他必須對各種類型數據的定義了然于胸,時刻關注和掌握國家發布的新版本防治規范動態和要點,把準每一個數字的意義,及時核實發現的疑點;他必須成為一臺“機器”,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時間,忍受枯燥數字的折磨,確保統計結果報送準確無誤。
謝穎笑稱,他是在“中東時間”工作的。但到了“北京時間”上班的點,他又準時出現在辦公室。為的是繼續做好每日0時至12時的疫情報送,每日17時的疫情排查工作日報。累了,困了,就在凳子上靠一會,眼睛瞇個幾分鐘,又精神抖擻繼續核對。
剛開始,數據收集并不順利。由于是各地人工填報,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個數據出錯,就需要層層核對,謝穎因此練就了火眼金睛,總能在最短時間內把這些錯誤找出來。為了不讓報送數據的同志重復犯錯,白天他就逐一聯系出現錯誤的同志,耐心講解數據間的邏輯關系,直到他們真正明白才掛斷電話。
要在規定時間內把全省14個市州、123個縣市區的數據準確無誤地上報,時間很緊。為了保證時效性,謝穎會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比如打印前一天的數據,結合網報上收集的部分數據去推算當天的數據,經過一整套嚴格的審核過程,才能讓大家及時看到準確、實時的數據更新。
有人問,你不累嗎?
“當然很辛苦,每天面對這么多數字。”但是他知道,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有他們自己許許多多悲歡離合的故事。每一個數字,都有數不清的臨床醫護人員、疾控流調隊員、基層工作人員在為之付出努力。每一個數字,都有可能影響省級和國家級專家對疫情走勢的判斷。每一個數字,每天都有十幾億同胞在時刻關注著。“我不能出錯,也不能拖延。盡管辛苦,但充滿干勁!”他眼中充滿了堅毅。
今天,是向國家報送每日疫情數據的第35天。凌晨三點的長沙依然被黑暗籠罩,但像謝穎一樣為疫情防控而堅守的戰士們,如夜空中一顆顆閃亮的星,匯成星星之火,驅散黑暗,守護安寧。
來自基層的守護——疫情防控“我在崗”系列報道:
之一:武漢一線電力檢修工:堅守崗位第13天 最想念家里香噴噴的飯菜
之二:ICU護師:女兒3歲 我卻又一次錯過了她的生日
之三:高鐵值乘人員:“最美敬禮”送給“逆行者”
之四:援鄂醫生:6小時收治24位病人 有時也會忐忑
之五:為了同一個目標 母子奔赴不同的“戰場”
之六:基層衛生工作者:“忙”是主旋律
之七:疫情當前,一家三口的“愛”與“堅守”
之八:流行病學調查員:她在一線“分飾兩角”“抓病毒”
之九:曾參加非典防控 村醫兄妹再次請纓“上崗”
之十:戰疫路上的"父子兵":為社區居民"保駕護航"
之十一:基層戰“疫”干部:做好群眾防護工作,我義不容辭
之十二:鄉醫夫妻:孩子交給老人照顧 我們先守護村民
之十三:駐村第一書記:疫情當前,做好一村人的“主心骨”
之十四:武漢同濟醫生伉儷:等疫情過后,爸爸媽媽接你回家吃熱干面
之十五:武漢志愿者:守護我們的城市 疫情過后AA吃火鍋
之十六:基層防疫民警:不是不畏懼 只是使命在肩
之十七:危重癥區援鄂護士:我為家國去秀發 我為人民披戰袍
之十八:疾控微檢人:做好新冠肺炎病人標本檢測 我們責無旁貸
之十九:患者阿姨:這是我聽過最動聽的《我和我的祖國》
之二十:武漢重癥科醫生:輾轉3個重癥定點醫院 與死神“搶人”
之二十一:“女漢子”鄉醫:用腳步丈量村民“生命防線”
之二十二:飛行員志愿者:我們都是城市的毛細血管 很小但很密集
之二十三:湖北荊州刑警:疫情是一場“大考” 我們必須隨時“在線”
之二十四:一封感謝信和一位中醫醫師的戰“疫”故事
之二十五:中醫ICU護士:加油,我的患者朋友!
之二十六:一線戰“疫”醫生:我是黨員 更應沖在前線
防疫動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專題|防疫課堂|本網原創
全國地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患者同城查詢
人民日報旗下人民好醫生APP:全網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