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畫面顯示,這些“特殊患者”前來就診,手中都沒有病歷,且多次進出不同診室,實為各藥廠的醫藥代表。他們和藥企、醫生等構成一條黑色利益鏈。(更多關于收受藥品回扣新聞:http://www.mnjkw.cn/baoguang/1512861.html)
暗中“塞信封”“特殊患者”游走各科室談“私事”……針對近日爆出上海、湖南兩地有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的“不正之風”,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立即要求相關地方行政部門展開調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涉事的違規人員,查處相關藥品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并繼續加強行風建設,維護廣大患者切身利益。
回扣占藥價高達四成
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醫生收受的回扣占藥價比例高達30%至40%,部分藥品中標價高出市場價數倍之多,且醫生更傾向于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藥價虛高,破壞的是公立醫院的“姓公”本質;醫院逐利,傷害的是群眾獲得感。
針對上述事件,國家衛計委稱將深入治理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進一步完善落實藥品招標采購制度流程,確保過程更加透明、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協調有關監管部門加大對藥品購銷流通環節的監督,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醫療總費用中,門診藥費占48.3%,住院藥費占36.9%,而英美等發達國家藥費僅占10%左右,我國藥價降“虛高”還有較大空間。
讓群眾“看得起病”是編織“健康中國”民生大網的重要抓手。記者了解到,國家衛計委2013年發出有關通知“不準將醫療衛生人員個人收入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掛鉤”“不準開單提成”。為何一些歪風盛行、逐利痼疾難破?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啃下以藥養醫這塊“硬骨頭”非一日之功,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牽對建立完善相關體制機制的“牛鼻子”,才能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衛計委派出督察工作組
藥品流通環節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降藥價“虛高”的成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強調要構建藥品生產流通新秩序,積極鼓勵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推行“兩票制”,壓縮流通中間環節,降低虛高價格。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改革招標采購機制,允許公立醫院單獨或組團采購,催生優質低價的藥品市場。
破除以藥養醫,通過“三醫”聯動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是關鍵。《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中提到,要建立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取消藥品加成,通過實行藥品限價采購、嚴格控制醫師處方權、擠壓藥品耗材流通使用環節的水分騰出價格空間,重點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項目價格,“讓醫務人員得到社會尊重和應有報酬”,同時強化醫保基金監督作用,形成正向激勵和科學補償機制。
據悉,國家衛計委已向兩地派出督察工作組。目前,兩地正在按照國家衛計委要求開展調查,湖南省衛計委已對查明的一名涉事醫生作出停職處理的決定。
■央視調查
“特殊患者”不帶病歷
此前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發現有醫院工作人員收受回扣。
上海某知名醫院每年的門診量超過400萬人次,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記者發現,這家醫院幾乎每天都有上百個“特殊患者”前來就診。這些所謂的“患者”手中都沒有病歷,出現的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一般都是醫生中午或下午下班前1個小時左右。更為奇怪的是,這些所謂的“患者”在1個小時內,要進兩三個診室。
原來,這群所謂的“患者”其實就是醫藥代表。據醫院保潔人員透露,這些醫藥代表除了向醫生推銷藥品,還和醫生有“私事”要做。據悉,有醫藥代表天天跑醫院“統方”,一個月可賺一部5000元手機。
■事件進展
上海三名涉事醫生已停職
針對媒體曝光的藥品回扣事件,根據國家和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的要求,上海有關辦醫主體和醫院開展排查,目前涉事的三名醫生已停職接受調查,涉及藥品已停止使用。相關紀檢部門已介入調查。
25日,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召開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醫療管理和行風建設大會,通報相關醫院工作人員收受藥品回扣的最新查處情況,部署全面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
會議要求,上海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要保持行風建設的高壓態勢,確保思想認識到位、制度落實到位、管理追責到位,頂真碰硬,快查嚴處,舉一反三,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同時明確,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在集中力量加強監管、依法查處醫務人員收受回扣的同時,注重長效機制建設。上海各辦醫主體、各區衛生計生委組織所屬醫療機構從即日起到明年1月底開展自查自糾,查處違反“九不準”“十項不得”的行風問題,2月到4月開展全行業、全覆蓋的督查。在此基礎上,完善制度,健全醫療機構行風建設內部監控機制和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
根據部署,上海全市衛生計生系統要高度重視專項整治,切實維護質量安全底線和職業道德底線;要把行風建設工作列入衛生計生從業人員年度考核、醫德考評、醫師定期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主要領導要認真履行行風建設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把行風建設工作融入到各項業務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