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不管是出門旅行看人山人海,還是宅家里刷劇打游戲,一旦假期余額不足,你都會感到莫名的不安。即使假期結束上了好幾天班,你依然神游在外,身心疲憊。若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你得了常見的節后綜合征。
節后綜合征是一組因生物鐘紊亂帶來的身心失調癥狀,它影響我們的工作狀態和心情好壞,甚至還會影響身體健康。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節后綜合征?我們又該做些什么才能快速擺脫這種狀況,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呢?
節后綜合征有哪些表現
節后綜合征是身心適應不良的表現。節前我們處在比較緊張的工作狀態,假期好不容易能徹底放松一下,然而沒過幾天,又要回到緊張忙碌的工作崗位。從緊張到放松再到緊張,短短7天假期,我們要快速適應環境因素和生活習慣的變化,身心失調也在所難免。
有的人,想到上班就焦慮煩躁、情緒低落,或者害怕上班、抵觸上班,這些都是明顯的情緒失調;有的人,在節后上班前幾天,則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腦漲、腸胃不適,或者失眠早醒,這些則是身體失調的表現;還有的人,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或者腦子反應跟不上、工作效率低,這些精神工作狀態的紊亂,也都是節后綜合征的典型表現。
如果你得了以上的節后綜合征,也不要慌,當你科學調整、重新適應,這些癥狀會消失。你可能會好奇,聽起來節后綜合征挺嚴重的,為什么它會自己消失呢?讓我們來看看節后綜合征的生理心理機制,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動力定型的破壞導致消極情緒
節后綜合征跟一個叫“動力定型”的概念有關。
什么是動力定型呢?動力定型由俄國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的生理心理學家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提出,是指“人長期生活、勞動、反復重演某種活動,逐漸在大腦皮質高級神經系統中建立的固定的條件反射活動模式”,也就是說,當人們養成某種生活習慣,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就固定下來形成動力定型。巴甫洛夫認為,動力定型是習慣的生理基礎,動力定型的破壞會引起人的消極情緒反應。
節后綜合征的產生,正是源于動力定型被破壞,導致身體的條件反射系統出現紊亂。比如,你一直處在工作的忙碌狀態,你的神經系統建立起“上班—下班”的固定模式,你的行為、情緒、睡眠、生物鐘等都是規律的、穩定的、適應上班節奏的。一旦放長假,你暫時逃離了工作的壓力,身心是松弛的懶散的,原有的身心節奏被打亂,假期結束,你又要重新恢復屬于工作模式的動力定型。巴甫洛夫指出,要建立一個動力定型,需要消耗相當多的神經能量。動力定型的破壞和重建的過程,產生了諸如抵觸、煩躁、分心、跟不上工作節奏的節后綜合征。
當你重新恢復動力定型,適應了工作節奏,節后綜合征也跟著消失。
恢復正常生活需要一個過渡期
節后綜合征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它讓人身心不適、效率低下,也是很困擾人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做一些科學的調整,有效克服節后綜合征,快速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
首先是調整情緒。不想上班、害怕上班、想到上班就心情不好,要處理這些負面情緒,我們要給自己一個過渡期,順利從假期模式切換到工作模式。比如,提前1—2天收住游玩的心,切換到工作角色,可以想想節后工作的安排,有助于減少焦慮;再做一些能讓自己放松心情、迎接工作的事情,比如看書、冥想、做瑜伽等。
其次是調整身體狀態。假期奔波或者熬夜刷劇會打亂人的生物鐘,讓我們一上班就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所以我們要提前調整作息時間,按照上班節律休息與活動,有利于我們快速恢復工作模式的動力定型。除了調整作息,我們也要調整飲食、注意鍛煉,以緩解節后腸胃不適、容易疲勞等癥狀。
最后是調整工作狀態。假期結束后,大腦的神經系統還沒法馬上適應工作模式,所以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半拍、記憶力下降等影響工作效率的狀態。這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松,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務。比如:剛上班不要馬上開始高強度的工作,而是先從一些簡單日常的事務開始;把工作任務分解,一次只做一件事;工作1個小時后暫停,休息一下再投入工作。
綜上,節后綜合征并不可怕,如果我們保持積極放松的心態,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做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很快能夠度過不適期,回歸正常軌道。(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