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網導讀:為人父母,都想培養(yǎng)出一個陽光、自信、大方的孩子。想要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自信心很難,但是讓他變得自卑,卻易如反掌。你知道哪些行為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會怎么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哪些行為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1、對孩子過度保護
有時候家長們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導致他們喪失一定的自信心。比如孩子都已經到了可以獨立的年紀,家長還是不放手。對孩子依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tài),缺乏自理能力,從而減少了一定的鍛煉機會。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到時候就會因為自己缺乏簡單的生活技能,缺乏獨立能力,凡事都落后其他的孩子,內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
2、對孩子過多的批評
有些家長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只知道一味的攀比。從而就會給孩子,設定超出正常范圍的高標準,一定要讓孩子達到更加優(yōu)秀的地步才可罷休。孩子經常扛著巨大的壓力學習和生活,是很難完成父母的要求的,這樣一來經常受到父母的批評,屢屢遭遇失敗,孩子內心也會出現一定的失落感,喪失自信心。
3、親子之間缺乏溝通
有些家長平時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少能有機會和孩子靜心交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僅只需要物質滿足,很多時候孩子也同樣需要精神滿足。和父母缺少一定交流的孩子,在生活上沒有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上進心,這樣的情況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以后會變成什么樣?
1、遇事會退縮
很多家長會認為,當孩子遇到一件難事兒退縮時,說明這件事情已經超出了孩子的正常解決范圍,退縮也是一種好事兒。這樣的行為是正常的么?不是的,其實當孩子遇到一件自己認為解決不了的事情時,首先她的好奇心會"慫恿"她一直往前走,去嘗試,而不是一味地往后退。退縮這只能證明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信心,若長期如此,長大后步入社會也會難有大作為。
2、 缺少勇氣,缺乏集體意識
當孩子出現不自信的情況時,很明顯會減少群體活動。出于自己的不自信,班級里一旦有集體活動,就會找各種理由推脫掉。這樣一來,不僅缺少和集體生活的體驗,還會喪失集體意識。日后長大走入社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會缺乏一定的責任感和勇氣,害怕去和別人競爭一切事物,害怕去面對任何困難,這樣的人肯定會被社會所淘汰。
3、 會影響到孩子日后的社交能力
因為自己的不自信,面對伙伴時會表現出一種自卑的心理。不敢和別人溝通,害怕別人的拒絕,甚至有時候不敢拋頭露面。長期以往,孩子身邊的朋友,也會因為孩子這樣的性格而遠離他。在學校沒有一起玩耍的朋友,日后在工作上沒有知心的好友等等。
其實孩子是否勇敢,自信心是否足夠強大,這都是和父母后期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培養(yǎng)出自信的孩子呢?
1、適當的夸獎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曾指出:"如果你給予了他人某種期待,對方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影響,促使這種期望成為現實。"如果孩子經常被鼓舞、被肯定,接受正面暗示,他就會越來越自信,朝著你所肯定的方向發(fā)展。所以,家長們不要吝惜對孩子的夸獎,因為孩子得不到認可,會導致他內心越來越不自信。當他做事有進步,或表現好的時候,父母不妨發(fā)自內心地、客觀具體地夸一夸他很認真、很努力。這會讓他意識到自己被認可,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2、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的批評和指責,這會讓犯錯的孩子感受到的不是關心和愛,而是嫌棄、否定和不接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注意保護好他的自尊,比如有其他人在場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言辭,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簡單粗暴的批評,只會直接刺傷我們的孩子,引起孩子內在的反抗,甚至會讓他破罐子破摔。保護他的自尊心,才是保護他自信心的前提。
3、適當的放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對他們來說比較新鮮的事情。這些事情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受傷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有些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擔心就會去阻止他們。其實有時候家長過度地保護孩子,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兒。把孩子保護得太好,會讓他們對探索失去信心,甚至會變得膽小怕事,因此,適當的放手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好處。
結語: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給予他應有的信賴感和安全感。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向陽而生,勇敢地朝著美好的遠方一路馳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