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11歲在校(園)學生疫苗接種啟動
大興將4個鎮作為先期接種試點 門頭溝160余名小學生率先完成接種 海淀學生接種工作明日開啟
10月29日,門頭溝區黑山小學160余名學生率先接種了新冠疫苗 供圖/門頭溝區教委
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為3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對降低感染率、重癥率有明顯作用。10月28日,北京市正式啟動3至11歲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之后全市各區迅速行動,開展相關工作。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門頭溝區已于29日率先啟動3至11歲在校(園)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當日首批160余名小學生完成疫苗接種。昨日,大興區將青云店、安定、長子營、采育4個鎮作為先期接種試點,啟動了3至11歲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此外,海淀區在校中小學生將全體測核酸,3至11歲在校(園)學生疫苗接種工作則將于11月1日啟動。
大興周末兩天將完成5000余人接種
10月30日,大興區將青云店、安定、長子營、采育4個鎮作為先期接種試點,啟動了3至11歲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在安定鎮接種現場,北青報記者看到,等待接種的孩子們佩戴口罩,自覺排隊并始終保持一米距離,完成接種的孩子來到留觀區休息、觀察,現場秩序井然。每個區域內,都有工作人員現場指引、維護秩序。“就跟平常打預防針一樣,還沒怎么疼就打完了!”留觀室內,孩子們交流著打完針的感受。
“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知情同意書、委托書等已提前簽訂好,現場只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其次,根據不同校區就近劃分了不同集合點,錯峰錯時接種,從而創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鎮里衛生院專門制定了‘特色接種條’,直接貼在孩子們的免疫預防接種證里,孩子們帶著接種證、知情同意書就可以來接種;此外,接種點嚴格落實‘有兒科醫生、兒童急救藥品、救護車、救治綠色通道’的‘四有’保障措施,確保全程萬無一失。預計周末兩天,安定鎮中心小學以及下屬4所分校共1300余人將完成接種。”安定鎮副鎮長禚雅豐說。
大興區疫苗接種辦公室負責人王艷穎介紹:“我們組織了教委有關工作人員、學校老師等,對孩子們接種后的狀態進行24小時、48小時回訪。同時,考慮到低年級和幼兒園年齡段人群特點,要求低年級和幼兒園家長陪護孩子打針,他們接種后若出現不舒服的情況,確保能夠及時發現。預計周末兩天,將完成4個試點鎮3至11歲人群共5000余人的接種工作,隨后,逐步向核心鎮街擴展接種,保證接種有序、安全。”
據了解,大興區本著“知情、同意、自愿”原則,正在穩妥有序開展3至11歲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計劃在12月底完成接種工作。
門頭溝分批分階段實施接種工作
10月29日,在門頭溝區大峪街道文化中心疫苗接種點,門頭溝區黑山小學160余名學生率先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
北青報了解到,為切實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門頭溝區教育系統按照門頭溝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成立3至11歲在校(園)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專班,召開多輪次會議研判部署,學校充分利用家委會機制,通過召開專題工作布置會、班主任會、線上家長會、發放一封信等形式,全力做好溝通告知、摸底統計、宣傳動員、組織等工作。
同時,與區衛生健康委、屬地鎮街等部門加強協調聯動,建立異常反應醫療救治保障機制,針對未成年人醫療救治特點,制定疫苗接種醫療救治方案;在各疫苗接種點開設3至11歲兒童新冠疫苗接種專場,防止兒童與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種高峰疊加,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嚴格按照有兒科急診急救人員駐點保障、有兒童適用急救設備藥品、有急救車輛現場值守、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救治綠色通道的“四有”原則,在各疫苗接種點配齊配強兒科醫療救治力量,切實做好疑似異常反應醫療救治工作,班主任、校醫、心理輔導教師全程駐扎接種點,隨時給予學生貼心指導和幫助,積極穩妥地推進3至11歲在校(園)學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此外,各學校還通過為學生頒發“抗疫小先鋒”證書、發放暖心禮包、設置“抗疫”簽名墻等形式,為“抗疫小衛士”們點贊加油,有溫度地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據悉,門頭溝區3至11歲在校(園)學生共有2.4萬余人。門頭溝區教育系統將按照“先小學后幼兒園”的順序,分批分階段實施,確保疫苗接種工作安全有序推進。
海淀在校中小學生將全體測核酸
日前,海淀區教育系統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工作會議召開。北青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海淀區所有在校中小學生從11月1日起將進行核酸檢測,小學要求在元旦前完成;中學要求在寒假前完成。此外,在校小學生、在園幼兒(滿3歲)也將于11月1日啟動疫苗接種工作。與此同時,海淀區全體在校在崗教職員工也將進行核酸檢測,疫苗加強針接種要求“應接盡接”。
根據安排,教師核酸檢測范圍為:各單位全體在校在崗教職員工(包含編外、臨聘、保潔、保安、食堂工作人員);加強針接種范圍為:各單位在校在崗教職員工(包含編外、臨聘、保潔、保安、食堂工作人員)全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滿6個月以上(4月30日),年齡在18周歲以上。符合以上要求人員“應接盡接”。
中小學生核酸檢測范圍為“所有在校中小學生”,檢測地點將在每一所中小學進行。該項工作將于11月1日啟動,小學在元旦前完成;中學在寒假前完成。周一至周五進行檢測,不占周末。
3至11歲疫苗接種范圍為“在校小學生、在園幼兒(滿3歲)”,將由海淀區衛健委確定地段醫院進行接種。據悉,海淀區學生疫苗接種工作將于11月1日啟動,第一針于11月底前結束;第二針于12月底前結束;補種于明年1月底前結束。其中,小學周一至周五上學期間接種;幼兒園利用周末時間接種。值得注意的是,注射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需間隔14天以上,新冠病毒疫苗優先安排注射。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林艷
相關
西城區疫苗接種點增至37個
從最初的15個增至目前的37個接種點、12輛流動接種車、224個接種臺,西城區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正在高效有序開展。據了解,西城區全面啟動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工作。截至昨日,全區共開設37個疫苗接種點,12輛流動疫苗接種車,224個接種臺為居民提供疫苗加強針接種服務。
上周四,西城區衛生健康委統籌全區醫療機構力量,組織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水潭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復興醫院、平安醫院、展覽路醫院的62名醫務人員,在位于西直門內大街275號的原西城區行政服務大廳上下兩層開設30個接種臺,為居民集中接種疫苗加強針。
為保障居民安全有序地完成疫苗接種,接種現場采取全流程閉環管理,分為掃碼測溫區、預診登記區、接種區和留觀區,采取分時段、分批次接種,區域分明,保障居民有序排隊、高效接種。為確保接種流程更加方便快捷,現場工作人員還積極引導居民取號排隊等候,讓前來接種的居民按號入內,有序接種。
像什剎海街道共有四處可以接種加強針的點位,分別是海清苑疫苗接種點、大半截胡同8號便民疫苗接種點,以及位于愛民里小區和陟山門街的流動疫苗接種車。四個點位一天可滿足大約3600人進行“加強針”接種。什剎海街道也將根據疫苗接種情況,繼續投放流動疫苗接種車,全力滿足地區居民疫苗“加強針”接種需求。
在愛民里小區疫苗接種現場,雖然處于小區里,但“加強針”接種的分區和相關要求執行得分毫不差。接種人員也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全程佩戴口罩,掃描健康碼、行程碼,按照一米線距離有序排隊進入接種點。“得到可以打‘加強針’的消息之后,我就立馬跟社區報名了,而且在樓下就能接種,什么事都不耽誤,盡早接種‘加強針’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一位居民說道。 文/本報記者 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