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黨領導的衛生健康事業走過不同歷史時期,取得歷史性成就,這離不開一支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務人員隊伍。
日前,中宣部和國家衛健委共同推選出10名“最美醫生”和1支“最美醫生團隊”,并特別向為新冠疫苗科研攻關拼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趙振東研究員致敬。
醫者仁心 為患者解除病痛
每次給青年醫生講課,我國著名手外科、顯微外科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院士總會提到一個失敗病例。
“一個19歲的花季女孩,不幸被機器軋爛了拇指,她帶著希望從千里之外來到華山醫院。”顧玉東回憶,他按常規為她做了手術,由于患者的足背動脈和進入第二趾的血管都非常細,術后新造的大拇指每況愈下。
顧玉東無法原諒自己。隨后,顧玉東不懈鉆研,歷時5年,首創“第二套供血系統”,終于攻克了血管變異的難題。從此,華山醫院手外科的足趾游離移植再造拇指手術,再也沒有失敗過。
守護生命,忘我前行。趙揚玉的手機,習慣24小時通信暢通。
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國家產科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危重孕產婦轉診救治中心負責人、北京海淀區孕產婦保健專家組組長,只要接到求救電話,她一定第一時間安排救治。
作為國內產科領域知名專家,趙揚玉擅長高危妊娠、疑難重癥診治以及疑難手術操作和胎兒鏡宮內治療,找她看病的患者來自四面八方。
醫者術精,才能從死神手里搶回一個又一個生命。擔任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的童朝暉,帶領團隊建立了國內最為完備的呼吸支持體系,率先將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應用于極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領先開展了包括超聲支氣管鏡等介入呼吸病學技術,解決了大量疑難病例的臨床診治問題。
出戰必勝 護佑生命健康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立刻投入疫苗、抗體和藥物等疫情防控急需的研究中。
2020年2月17日,他被任命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連續工作200多天,帶領團隊研發獲得高活性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等多項科研成果,為臨床應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等一系列階段性研究成果。
因持續工作、過度勞累,這位胸懷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的學者,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020年9月17日,年僅53歲。
2020年除夕夜前后,4.2萬名醫護工作者臨危受命,逆行至武漢抗疫一線。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忠德,就是其中一員。
他在武漢一線連續奮戰73天,轉戰多家疫情嚴峻的醫院。他積極實踐中西醫結合,救治成效突出;積極開辟科技抗疫第二戰場,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研發應用柴胡解毒方和扶正救肺方,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和PCT專利;牽頭實施我國唯一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創新藥物“化濕敗毒顆粒”Ⅲ期臨床研究,為國際抗疫提供中醫經驗。
作為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名譽主任、主任醫師吳安華是最早一批到達武漢的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又是最后一批離開武漢的,他為“創造全國支援湖北醫療隊員4.2萬余人無一人感染的‘中國奇跡’”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調史上,天津寶坻百貨大樓的流調案例堪稱經典之作。在天津出現疫情后,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帶領團隊24小時堅守崗位,深入一線調查,迅速找到感染來源與主要傳播方式,提出管控主要交通路口及暴露人員排查和隔離。經測算,至少減少發病近3000例,節省直接醫療費用1.3億元,減少經濟損失幾十億元。
服務基層 做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從江南水鄉,走進黔山苗嶺,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使命踐行,也是一次醫者仁心的守護。
2016年9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汪四花,赴貴州貧困山區臺江縣人民醫院擔任院長。
堅守臺江的5年中,她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四花院長”,帶領醫院蝶變為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縣級綜合醫院,榮獲了國家衛健委對口幫扶工作專項督導檢查全國第一名。
2015年7月底,中組部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號角吹響了。“這事兒我得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邱玲主動報名。進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后,邱玲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帶領團隊填補三個空白:推動建立西藏自治區臨床檢驗中心;通過西藏自治區第一家“基因擴增檢測實驗室”的驗收;構建質量體系,經過3年多的努力,檢驗科通過ISO15189認可,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符合國際標準的臨床實驗室。
多年來,一些醫者堅守“行醫即是行善”的理念,堅守醫者初心,湖北省黃梅縣孔壟鎮邢圩村衛生室邢錦輝就是其中一位。從醫32載,邢錦輝風雨無阻,以“細心、熱心、真心”的服務,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她還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對喪偶、殘疾人減免治療費,對孤寡老人、貧困戶一律免費治療,平均每年為30余名患者進行免費治療,共免去治療費60余萬元。對一些特困戶不但免費治療,甚至還送錢補貼其家用。
路生梅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扎根黃土高原一待就是50年,為落后的小縣城建起了第一個正規兒科。
在佳縣,一提起路大夫,大家無不充滿敬仰之情。好多人都感慨地說:“佳縣有一大半的人,都找路大夫看過病。”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個中國醫師節,讓我們向天下醫者致敬!(本報記者 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