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兩臺“5G+機器人”手術完成
標志著我國5G遠程醫療與人工智能應用達到了新高度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 通訊員靳曉方)“多遠的距離都歸為零。”今天上午,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醫院的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以及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開啟了全球首次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千里之外掌控自如,兩臺手術順利完成。田偉說,“我感覺就像在自己的手術室里做手術。”此次手術借助中國電信5G網絡和華為通信技術支持,這也標志著我國5G遠程醫療與人工智能應用達到了新高度。
上午9時05分,兩臺手術同時開始,兩個分中心的手術核心環節交替進行。嘉興市第二醫院的患者因為腰椎骨折導致腰1椎體壓縮50%,同時伴有椎體前方縱裂,傳統的手術無法精確判斷骨折線,如果椎弓根螺釘過長,會導致骨折塊前移,椎體反而會裂開,從而致使手術失敗。采用機器人手術引導,手術中就可以精確設計螺釘長度和置入位置,避免手術失敗。根據術前制定的手術方案,計劃為患者置入6根椎弓根螺釘。10分鐘后,第一根椎弓根螺釘已經置入完畢。
煙臺山醫院患者是一名胸椎椎體爆裂骨折患者,后凸畸形。患者的胸椎第12節椎體爆裂,這個手術對置入螺釘的要求非常高。此次利用機器人手術,不但可以置入,而且非常精確。
根據嘉興和煙臺兩位患者的病情,田偉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遠程控制平臺分別進行了遠程手術規劃,并指導兩地的醫生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信號傳輸流暢,上千公里的距離沒有出現任何信號卡頓、處理不及時、反饋遲鈍等不良情況。9時40分,兩臺手術的核心環節全部順利完成,“非常完美,教科書般的手術!”
“我在積水潭醫院都不能做到一個人同時完成兩臺手術,但通過5G多中心可以同時控制兩臺手術。”田偉說,過去機器人手術很難進行遠程操作,“主要就是因為時延。”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典型特征在遠程手術領域得以充分展現,通過5G通信技術,機器人手術從以往的“遙規劃”變成“遙操作”,真正實現了遠程操控骨科手術機器人實時手術。“我國的醫療均質化不夠,各地的醫生經驗能力有差距。”田偉說,以往醫生需要遠程奔波到外地學習,回到本院后也不能保證醫療水平的均等。現在“5G+機器人”這種組合手術,讓多遠的距離都歸為零,也讓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對我國分級診療制度落地及智慧醫療建設具有標志性意義。在人工智能新時代,醫療及各產業將深度融合,智慧醫療加速發展,將給患者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和就醫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