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部門對權健公司調查的深入,其昔日的高調冠名正在被火速撤銷。
1月7日凌晨,據津云新聞消息,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權健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外,有媒體報道稱,權健公司冠名的和諧號列車“權健集團”號已被取消冠名。
對于上述情況,專注于知識產權的超凡股份常務副總裁姜丹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一般而言,冠名合同(廣告合同)中都會約定,在冠名者出現(涉嫌)違法或者犯罪的情況下,媒介提供方有單方取消冠名、終止合同的權利。
北京大成(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龐彥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選擇冠名方時要注重事前對冠名方的審核,選擇知名度較高的第三方審核機構對冠名方會有較好的背書作用,但若相關機構未能審核清楚冠名方的信譽,很容易誤導消費者。
權健案發各方忙撇清
津云新聞1月7日凌晨報道稱,1月1日,天津市公安機關對權健公司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虛假廣告罪立案偵查。1月2日,對在權健腫瘤醫院涉嫌非法行醫的朱某某立案偵查。截至1月7日,已對束某某(男,51歲,權健公司實際控制人)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對另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審。相關工作正在開展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5月29日,由權健集團冠名的往返于北京南與上海虹橋的高鐵“權健號”正式上線,冠名期一年。在權健集團官方賬號發布的圖片中,可以看到車身、車窗、顯示屏都有權健集團字樣出現。1月7日,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由權健公司冠名的和諧號列車“權健集團”號近日已被取消冠名,該消息是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人士透露的。
不過,截至發稿時,記者尚未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路)方面求證到上述消息和進一步的詳細信息。此外,記者將關于上述事件有關冠名審核機制方面的問題發送了采訪函至中國鐵路,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回復。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官網核實信息時發現,在2018年12月28日公布的2018~2019賽季乒超聯賽男團第13~14輪比賽主場信息匯總表中,球隊名稱仍為“天津權健”。而在2019年1月4日發布的2018~2019賽季乒超聯賽男團第15輪比賽主場信息匯總表中,上述球隊名稱已更名為“天津”。不僅在聯賽公告中“天津權健”已改名“天津”,在票務方發布的售票信息中,也不見“權健”字眼。
澎湃新聞援引一位中國乒乓球協會知情人士的話稱:“能改的地方名字都改了,其他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不過,截至發稿時,天津權健乒乓球俱樂部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暫未更名。
審核不清易誤導消費者
在輿論不斷發酵之時,昔日高調的商業冠名是否有盡職盡責的背景核查?為涉嫌傳銷的企業冠名,是否誤導了消費者?
對此,姜丹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所謂冠名實際上是一種廣告行為。冠名權實際上是冠名者根據與有關企事業單位的合同,在對方運營的、可被大眾廣泛接觸的媒體(媒介、載體)上突出冠名者的企業名稱、簡稱或者商標的權利。這不是法律意義上對公眾有約束力的權利(絕對權),而是一種對對方有約束力的權利(相對權,相當于債權)。
姜丹明表示,一般而言,冠名合同(廣告合同)中都會約定,在冠名者出現(涉嫌)違法或者犯罪的情況下,媒介提供方有單方取消冠名、終止合同的權利。不過,任何機構或企業與冠名方合作均需事前審核,但不排除有些主體未審核或有審核不嚴的情況,尤其是在為了盡快獲得收益的情況下,不排除審核流于形式的可能。
對于上述情況,龐彥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關機構與冠名方合作,審核機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審核方式和審核嚴格程度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雙方在簽訂合作協議時,對于解除冠名權會有相應的約定,比如冠名方出現嚴重商譽危機或者違法犯罪行為,合作機構可依據合同條款要求解除冠名。
龐彥燕指出,冠名本身就是將冠名方和合作方緊緊聯系在一起。權健事件的發酵,警示企業和機構在選擇冠名方時,不僅要通過雙方的溝通來審核,還需要借助第三方審核機構的力量加強審核力度。(實習生涂悅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