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28日電 (孫睿)28日,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成功完成青海省首例兒童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目前,患兒狀況良好并順利出艙。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血液科主任殷青寧介紹,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患者經過大劑量放療或化療或強免疫抑制劑預處理后,將移植物輸入患者體內,重建新的正常造血、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治療方法。

造血干細胞移植,要求供者和受者的染色體基因配對必須完全吻合,叫“全相合”,否則極易產生嚴重排異反應。然而,配對完全吻合的幾率,只有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才是100%,同胞兄弟姐妹中只有25%幾率是全相合,而沒有血緣關系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因此,許多白血病人因找不到全相合的造血干細胞用于移植而失去了救治機會。不過,人類的遺傳基因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這就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染色體只有一半相吻合。“半相合”技術,是被醫學上叫做“單倍型相合骨髓移植”,雖然手術本身有難度,但同時帶來拓寬骨髓來源的范圍,只要求供髓者、受髓者之間的白細胞抗原一半相同就可以了,即意味著有親緣關系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堂表親之間的干細胞都可進行半相合移植,從而更容易獲得供者,挽救更多的生命。
患兒小軍(化名)今年12歲,2019年8月第一次因為反復鼻出血住院,經過檢查明確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型,經過化療后患兒病情緩解,進入維持化療期。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血液科團隊多次討論治療方案,第一時間與患兒家長建立了互聯信息,于12月25日患兒進入造血干細胞移植艙,先通過化療清除患兒自身白細胞,1月4日為其植入患兒父親的造血干細胞,在移植艙內34天期間,血液科全體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診療護理工作,每日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兒克服心理和身體的雙重難關,患兒、患兒母親,醫護人員共同克服了移植的排異反應、輸血反應、感染風險,移植過程順利,細胞再生,于1月28日順利出艙。
“在移植過程中、移植后骨髓抑制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移植過程順利,患兒造血功能恢復,精神反應良好,今日出移植倉后會繼續治療。”殷青寧說。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院長王昆說,造血干細胞移植已成為根治兒童惡性血液病臨床治療方法。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大大提高了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血液病患兒的生存率,挽救了更多的生命。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該項技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斷被證實,兒童自身臟器功能較好,對于該技術的開展有一定的幫助,也較成人手術成功率相對較高。
同時,造血干細胞移植并發癥包括感染、植入與排斥、早期并發癥、晚期并發癥、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如供者的細胞完全取代患者的造血細胞,患者造血功能重建即血象恢復正常(約移植后需要3-4周),則屬于移植成功,患者病情穩定后可以出倉。后期仍然繼續積極控制各種并發癥,防治臟器損害、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俗稱排斥反應),預防復發,免疫功能重建、遠期合并癥的防治與隨訪。
王昆表示,此次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成功標志著青海省兒童血液病學科突破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全相合供者嚴重不足的障礙,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將使更多白血病患兒受益,重新擁有美好快樂的童年生活。(完)